讲好关公故事!民革中央及地方组织传承弘扬关公文化

编 者 按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积极推动两岸科技、农业、人文、青年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

编 者 按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积极推动两岸科技、农业、人文、青年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

近年来,民革中央及山西、福建、河南、湖北等地民革组织传承弘扬关公文化,积极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为祖国和平统一履职尽责。今日刊发专题报道,敬请关注。

山西运城关帝庙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和组成部分,关公文化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突出的道德教化意义。特别是其所蕴含的“春秋大义,志存一统”思想,对于反独促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中华民族尊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传承和弘扬关公文化,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有助于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推动祖国统一,有助于建设“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关公文化为纽带

打造祖统工作新格局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积极推动两岸科技、农业、人文、青年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参加会议的民革界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山西省委会主委张复明表示:“从山西省情况来看,发展晋台科技交流合作有空间、农业交流合作有潜力、青年交流合作有平台、人文交流合作有优势。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进一步在对台工作大局中发挥优势,积极作为,努力在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方面贡献智慧和力量。”

民革山西省委会副主委陈继光表示,近年来,民革山西省委会在助力晋台经济合作的基础上,重点以关公文化为抓手,深挖关公文化的时代内涵,讲好关公故事,擦亮关公名片,不断强化关公文化联系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的精神纽带。

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解州关帝庙是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关帝庙宇,是关公文化的发源地和集散地,被誉为“武庙之冠”。运城市政协副主席、民革运城市委会主委刘国义表示,自1990年首办关公庙会、1997 年改为文化节以来,山西运城已连续30余年举办关公文化活动,每一年台湾信众都踊跃参加相关交流活动。

自2017年以来,民革山西省委会深入调研,持续聚焦“关公文化”,打造祖统品牌。自运城第29届关公文化旅游节起,他们连续6年与相关单位共同举办海峡两岸书画展和座谈会。

关公文化系列活动得到了民革中央、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等领导和两岸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关怀。2020年,民革中央作为关公文化旅游节及书画展指导单位,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出席第31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并宣布开幕,有力地提升了关公文化旅游节和座谈会、书画展的层次和影响力。已故民革中央原主席周铁农两次为书画展题词,民革中央原副主席修福金为活动专门创作作品。民革中央联络部和民革福建、河南、湖北省委会也相继加入“一展一会”活动,将其打造成为民革祖统工作的重点品牌。

自2018年至今,两岸已有1200余位青年、名家创作参加书画展,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研讨,对关公文化的思想理念、道德内涵、时代价值,以及如何推动两岸人文交流进行深入研讨。时任中国台湾地区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国文化大学教授邱毅,漫画家蔡志忠,中华关圣文化世界弘扬协会理事长黄国彰等两岸知名人士出席书画展或参加座谈。每年活动期间还分别汇编书画和论文两部专辑以促进交流。海峡两岸书画展和座谈会以书画展示和学术交流为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关公文化时代内涵,为海峡两岸人文交流找到了共同语言和工具,形成共鸣和共振,为两岸融合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找到新的切入点。

近年来,民革山西省委会以关公文化为抓手,为深化两岸文化交流持续建言献策。2019年,民革山西省委会提出的依托“根祖文化、关公文化、妈祖文化”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的建议,被民革中央采纳并写入了该年工作要点。2020年,《关于以关公文化为纽带,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建议》,被民革中央作为集体提案提交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同年,《以传承弘扬关公文化为抓手 加强道德建设 深化两岸交流 促进对外交往》的建议,得到中共山西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相关内容专报获得中共中央有关领导的批示。省委会联络部应约撰写的《以关公文化为纽带,推进两岸文化交流》,发表在民革中央《祖统工作通讯》2020年第1期。2023年1月,民革山西省委会提交的《充分发挥关公文化在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被山西省政协评为重点提案。

“关公文化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凝聚力、牢固的民众性和亲和力,在凝聚民族合力、体现民族精神、维护民族道义方面能够发挥特有的文化黏合功能。”张复明表示,民革山西省委会弘扬关公文化时代内涵,以学术交流、书画展示为载体,着力打造“以关公文化为纽带,深化两岸交流,促进对外交往”的祖统工作新格局,擦亮关公名片,讲好关公故事,使关公文化成为联系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的精神纽带和共同的文化根基。

将关公文化凝练为中华文化的

重要标识和符号

2019年9月22日,海峡两岸青年“关公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书画展在山西运城开展。

面对中华文化复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关公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对传承弘扬关公文化的忠义思想存有顾虑,对其传播价值重视不够,认识不足,支持不力;关公文化研讨活动层次不高,节庆活动影响不大,尚未形成强有力的龙头高地,文化传承功能和交流传播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关公文化传播以民间自发的草根信仰为主体,局限于华人圈子,交流渠道和范围不广,存在一些政策限制;关公文化的海外传播方式不多,手段不灵活,传播力、亲和力、影响力有限,国际文化纽带作用还不突出。

为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民革中央关注以传承弘扬关公文化为抓手深化两岸交流、促进对外交往,建议把关公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金字招牌和对外文化传播的重要抓手。关公文化在华人世界的民族认同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祖国认同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建议把关公文化之忠义思想凝练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标识和代表符号,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两岸交流合作,助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

民革中央建议,拓宽渠道,搭建平台,将关公文化列为两岸交流的重要事项和有效载体。发挥好关公文化组织的作用,拓宽祖统工作渠道,重视运城关帝祖庙、福建东山关帝庙等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建设,搭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关公文化交流平台,吸引更多岛内信众到大陆参拜旅游。

加强统筹协调,打造文化高地,加快“关圣文化史迹”申遗步伐。民革中央建议国家层面明确将“关圣文化史迹”列入优先申遗名单,由国家文物局牵头,建立高层次统筹协调机制,强化专业指导和政策支持;设立国家级论坛,举办高层次活动,提升关公文化综合影响力。借鉴黄帝、伏羲等节庆活动经验,活化关公文化遗产,擦亮“关公故里”“关公圣地”“关公祖庙”等关公文化招牌,由山西运城、湖北荆州、福建东山、河南洛阳轮流共同举办关公文化节,提高举办层次、规模和规格,合力打造国家级、国际性、主题性的关公文化盛会。

重视文化交流,拓展渠道路径,扩大关公文化海外影响。民革中央认为,应建立机制化交流平台,深化各个层面、多种形式的两岸关公文化交流,整合国内关公文化资源,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公文化展示、文创产品展销活动。

经过18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关公文化早已深入人心,有着深厚的民间基础。特别是在宝岛台湾,关公崇拜更是影响深远。2020年,民革中央在《关于以关公文化为纽带,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提案》中建议,成立“关公文化研究会”,加强关公文化研究,统领、引导相关研究活动。成立国家级关公文化交流机构,统筹相关文化交流活动。加大行政支持力度,推进世界遗产申报,提升关公文化世界影响力。推动关公文化登上祖国统一的“舞台”,唱好文化产业的“大戏”,全面提升关公文化的品牌效应,促进两岸关系发展。

多地民革联手

做大做强关公文化品牌

2020年9月23日,海峡两岸“传承弘扬关公文化,推动两岸人文交流”专题座谈会在运城学院举行。

在民革中央的大力支持和直接指导下,山西、福建、河南、湖北四省民革组织加强区域合作,以海峡两岸“关公文化与中华文明”为主题,连续6年在山西运城开展活动,搭建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人文交流平台,做大做强民革关公文化品牌,使关公文化成为联系两岸同胞和海外华人的精神纽带和共同的文化根基,为增强两岸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展现民革作为,贡献民革力量。

福建东山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因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东山关帝庙成为台湾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东山关帝庙于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0月被福建省台办授予首批“福建省对台交流基地”。

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2022年,民革漳州市委会妇青委牵头组织有关委员到南平市武夷山市、漳州市东山县进行调研考察,通过参观学习朱子故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深入了解近三十年东山关帝文化交流发展现状,形成了《关于加强漳台交流合作的建议》,建议深入挖掘关帝文化内涵,提升交流基地品位,既要注重保护东山关帝庙历史文物和关帝信俗独特性,在两岸交流中通过有形器物展现、信俗传承达到关帝文化的融合和弘扬,又要加强文物资料挖掘整理保护,积极主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2023年1月,东山关帝庙被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批准设立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民革漳州市委会妇青委主任何方芳建议,“在交流过程中,成立海峡两岸关帝文化研究会,加强两岸关帝文化联合研究,广泛开展与海内外有关学术交流和海内外乡亲的联谊,总结两岸关帝文化共同点、差异性,深入探究其演变历史背景及其对两岸人员迁徙、文化传承、风俗习惯、外力影响的关联性。”

关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有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民革河南省委会祖统专委会建议,组建联合调研组前往河南洛阳关林、山西解州关帝庙、湖北当阳关陵(庙)、福建漳州东山关帝庙、福建泉州关岳庙、台北板桥市关帝庙、台北新庄关帝庙、台湾宜兰协天庙、台南市大关帝庙等地深入调研;围绕开展两岸经贸往来与民间交流,及时推动区域高质量立法。在2024年河南省两会期间,民革中央祖统委员会委员、民革河南省委会祖统专委会主任陈朝福,在河南省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建议,及时制定《河南省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进一步推动豫台经济交流。

湖北是关公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湖北有关关公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遗存众多。当阳关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州古城是在关羽镇守的荆州古城的基础上延续下来的,荆州古城墙已经被列入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襄阳樊城的水淹七军古战场是关羽当年水淹曹操七军之地,现留存军事建筑工程“五堰二池”,并有箭镞、刀、枪、剑等出土文物。

近年来,民革湖北省委会高度重视关公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深入调查研究、扩大宣传影响、推动参政议政,用好关公文化小切口,做好两岸交流大文章。2022年1月14日,台湾青年联合会理事长何溢诚一行到访民革湖北省委会机关,共同就“发掘传统文化,讲好关公故事”座谈交流。2022年4月11日至12日,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湖北省委会主委王红玲赴湖北当阳调研关公文化,并出席当阳市人民政府与湖北大学合作共建关公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王红玲在调研中指出,湖北留存的关公文物古迹和民俗文化内容丰富,开发和保护关公文化资源,传承和发展关公文化,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联系海内外中华儿女,推进祖国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当前,在山西、福建、河南、湖北四省民革组织联动助推下,山西运城、福建东山、河南洛阳、湖北荆州等地加快“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步伐,必将进一步助力两岸交流合作和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下一步,四省民革组织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联组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建立联动机制,加快关公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两岸交流从文化交流向经贸领域、教育、青年等更加宽广的领域逐步拓展,为促进两岸融合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团结报》3月9日 5版

来 源| “团结报团结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 _ 刚罡 张雁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514103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zggg.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