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和造就了无数彪炳史册,名垂千秋的英雄豪杰,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都不乏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然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由人而成神成圣者,却只有“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两个...
中华五千年文明,孕育和造就了无数彪炳史册,名垂千秋的英雄豪杰,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帝王将相,都不乏流芳千古的英雄人物,然而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由人而成神成圣者,却只有“文圣”孔子和“武圣”关羽两个人。近日,来自海峡两岸的8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在关公的故乡——山西运城,共同参加关公文化研讨会。
10月18日,中国运城第十三届关公文化节在关公的故乡,山西运城解州镇关帝庙前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几千名关公信众和当地群众参加了开幕式,拉开了一系列祭拜关公活动的序幕。运城地处山西南部,滚滚黄河北来东去,把晋南这片被称做河东的地方抱在自己的怀中,女娲造人,黄帝战蚩尤,尧、舜、禹建立都城,都是在这片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上,这里也因而最早被称为中国。18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160年,汉桓帝延熹三年6月24日,关羽就诞生在这里的一个普通家庭。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自幼受家庭熏陶,深明大义。19岁时,在家乡仗义杀死恶霸吕熊而避难出走,遇到刘备和张飞后,三人“桃园结义”,誓愿匡扶汉室,从此在汉末群雄割据的斗争中追随刘备,屡建奇功。
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一个个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活生生的关公形象。
关公的一生,对国以忠,对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因此在生前身后都深受世人尊崇,特别是他死后,由于社会现实的需要,历代君王不断加封,关公崇拜现象也就不断发展。解州关帝庙文管所侯所长这样告诉我们。
解州关帝庙文管所所长侯学金:他是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清尊圣人,所以他整个发展有这么个历史过程,那么在隋唐时期就开始注意到关公这种“忠义仁勇”的精神,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修建纪念关羽的大型建筑,所以现在这个庙叫关帝祖庙,因为关公是身在当阳,头在洛阳,当时皇帝修这个关帝庙的时候,他们经过多方面的考证和考虑,选准关公的故乡,应该是关帝祖庙。
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家、佛教、道教都把关公作为了供奉的对象。如今的关公崇拜已经遍布海内外,人称“关公庙貌遍天下,五洲无处不焚香”形成了蔚为壮观的关公文化现象,台湾的关公信众告诉我们,在台湾有近400家关帝庙,供奉着关公神像的庙宇,更是多达14000多座。如果以台湾本岛3.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来计算,平均每2.5平方公里,就有一座供奉关公的庙宇,如果把关公神像排成一排的话,以台湾岛南北最长处的380公里计算,每隔27米就有一尊关公神像。
台湾协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元康:在台湾来讲,很多地方都有关帝庙,而且香火是蛮鼎盛的,当然一般人民对于他来讲,是有祈求平安、保佑等等的,人民敬重他的忠和义,这个是我们最深刻了解的。
胡先生告诉我们,祖国大陆对于关公文化有更深层的认识和研究,这让他非常佩服。
台湾协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元康:这边给我的印象是比较对于关公文化一种深层的体认,也是一种比较深层的看法,不是比较像我们一般,在教育上、书报杂志等等,比较浮面的,比较浅层的文化,从刚才我们听到的一些对于关公的介绍,可以了解到,他是在我们民族里面来讲,是一个非常非常伟大的一个人,而且他所代表的意义呢,好像已经不仅是一种传说,或者历史人物了,已经都深植我们的人心了。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人格力量和光明磊落,一身正气的做人原则,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关公文化,它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成为民族精神和道德的楷模,影响了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
运城关公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孟海生:关公文化的主要内容,我认为是“忠义仁勇”,我现在觉得起码我们忠于祖国,他是维护大一统的,忠于祖国,忠于自己的诺言,忠于我的信诺,忠于朋友,忠于事业,都是一种忠,义我们要为正义事业献身,民无信不利,义和信相同,那么仁就是爱,慈爱,做人时候为富不仁,就没意思了,那么勇最需要我们现在开拓进取,有勇气,所以“忠义仁勇”,是关公文化的经典。
正是这种“忠义仁勇”的精神让关公受到世人的顶礼膜拜,而在死后成神、成圣。关帝祖庙的规模也越修越大,从隋朝初期创建以来,前后经过30多次增建重修,如今建筑面积已达到20多万平方米,是我国目前关帝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王宫帝阙式寺庙。午门、崇宁殿、春秋楼不仅展示了中国皇家庙宇的独有建筑风格,也成为信众心目中的圣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周启松:怀着很崇敬的心情来这个地方参拜,关公义气凛然,参天的浩气感觉是蛮震撼的,蛮感动的。
解州关帝庙文管所所长侯学金:我们现在认为,关公的这种精神或者文化,现在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华人的一个民族情结,通俗地说,也就是说,只要是华人,在世界任何角落,提起关公就能想起祖国,而且他想到祖国,就不是单独想到中国的概念,提起关公以后他有好多想法,关公是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做事以仁,作战以勇,所以他提到关公,不但想到祖国,同时想到要忠于祖国,想到如何为祖国做事,所以我觉得,关公成为全球华人的民族情结。
文化节期间还举行了海峡两岸关公文化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并发表了26篇论文,专家、学者们就关公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现实意义纷纷发表看法,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胜骥博士发言时说:炎黄子孙,华夏后裔,自山西,自中原,分散全中国,全世界,能够维系我们中华民族,这是我们桃园三结义的精神,关公的这种结义精神,使我们华夏民族四海之内皆兄弟。
在研讨会上,记者注意到,关公文化的现实意义是与会专家学者关注重点,大家就如何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德展开了讨论。
台湾宜兰礁溪协天庙副主委周锦埭:明清时代,很多的移民从东山移到台湾,他们带着香火,简单的香火,或者是简单的一尊菩萨,那么作为他们的保护神,在台湾落地生根,他们从小小的一个香火包,到一尊菩萨,到盖一个庙,这个逐渐发展,我们礁溪关帝庙,从运城来算起,我们是第三代的庙,但是我们的庙在发展,现在在我们庙里面分礼的话,至少有一万个分礼,那么这个等于说一种关公文化的发展,信仰的人更多,我们虽然是一个简单寻根的活动,但它也可以展示出一种文化活动的内涵。
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现在的话,我们对两岸问题也有大义和小义的问题,大义是什么呢,大义就是国家的大义,民族的大义,小义是什么呢,就是顾全局部利益,在我们古代知识分子当中,一个爱国者,真正爱国爱民的知识分子,他是以大义为重,以大局为重,不是以小义伤大义,这个道义感,应该在我们弘扬关公精神,促进中国和平统一这个问题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山西期间,参加研讨会的台湾学者们还进行了一趟“寻根之旅”,他们登上了鹳雀楼,眺望母亲河,感受那种“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浩然大气。在尧庙,他们祭拜中华先祖,探寻中华古老文明的起源。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在洪洞县他们祭拜了汉民族的迁移地。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由于中原地区连年征战,形成地广人稀的局面。明洪武、永乐年间,为了平衡发展,明政府从物产丰饶,人口稠密的山西向外大量移民,历时近50年之久,规模之大,可称为中国历史上的移民之最,由于当时的移民都是在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下集结后,沿着这条古老的官道离开家乡的,所以洪洞大槐树就被当做“家”,被称为“根”,成为亿万人心目中神圣的故乡。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胜骥:回到故乡,真的是感触万分,我们饮水思源,希望我们这次来山西开这个关公文化研讨会,也是把两岸文化的交流迈向(新的)一步,希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回去后来更大地促进两岸的统合,促进两岸的交流。
据传说,在迁移途中,为了防止逃跑,押送的官兵就把人们反绑起来,由于路途遥远,走的时间很长,慢慢就成了习惯,所以直到现在,人们还喜欢倒背着手走路。在押送过程中,当人们需要大小便时,便央求官兵将手解开去方便一下,如此次数多了,语言就简化了,该方便时就说:“长官,我解手”。以后“解手”便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还有一个传说是讲明政府用诱骗形式把人们骗到大槐树下,强迫人们迁移,并一个个登记注册,每登记一个就用刀斧把人们小脚趾甲劈开作为记号,以防止逃跑,后来世代遗传,小脚趾甲便成了复形的,因此“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这句民谣,就被人们作为辨认乡亲,识别古槐移民子孙的证据,也就是说,只要小脚趾的趾甲是两瓣的,就是都是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代。
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胜骥:我们叶落归根,所以我们最后回来寻根认祖,华夏的子孙像花果飘零,飘在各处都叶茂繁荣,繁荣以后应该回头来建设祖国。
今年已经85岁的席先生这一次和他三个儿子一起来祭拜家乡的大槐树,他告诉我们,当年他就是从山西去的台湾,所以不仅他知道大槐树的故事,他的儿孙们也都清清楚楚。
台湾学者席廷铎:我们都是从大陆到台湾,所以我们老家都知道,我们老家是发源于洪洞大槐树。
台湾学者席国治:小时候就知道,妈妈在小时候就跟我们讲过,我们是从山西的大槐树迁出去的。
如今当年的大槐树已经不复存在了,在它原来的位置上,一块刻有“古大槐树处”的石碑代替它接受着移民子孙的膜拜,而同一根系生出的二代、三代大槐树却依然枝繁叶茂,昭示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山西省台办主任李永旺:三晋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古文化里头有着重要的地位,台湾文化又是我们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这次关公文化的研讨,第一他了解了我们三晋文化,了解了关公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重要部分,在关公文化的“忠义仁勇”方面,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共识,我深深地体会到,台湾学者在这方面,他们比原来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升华,感到我们两岸要共同弘扬关公文化这种精神,促进我们民族的大业,为实现我们本世纪中华民族的三大任务之一,共同努力奋斗。
在汉字的解释里,我们中华的“华”字,本意就是光辉、文采、精粹,蕴涵文化发达的意思,而关公文化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如何更好地弘扬“忠义仁勇”的关公文化,弘扬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