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文化融透着儒家思想精华

关帝崇拜发端于人们对关帝忠义勇武的人格史迹和道德品行的敬重仰慕,并逐渐形成全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道德追求和精神向往。关帝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儒家道德精华,是关帝信仰文化的核心道德精神...

关帝崇拜发端于人们对关帝忠义勇武的人格史迹和道德品行的敬重仰慕,并逐渐形成全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道德追求和精神向往。关帝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儒家道德精华,是关帝信仰文化的核心道德精神,也是儒家道德思想普惠中华民众,对中华民间社会施加重要影响和教化作用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关帝深受儒家正统道德思想的熏陶,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关帝自幼喜读《春秋》,且能谙熟上口,来自于家风使然。关帝出生于“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书香门第。按山西运城《关侯祖墓碑记》记载,关帝祖父关审,字问之,号石磐公,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宝池里。记载称其“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

父亲关毅,字道远,是位学识渊博、恪守孝道的孝子。他在父亲死后,“结庐守墓三年”,诞下关帝后,又子承父业,传授《易》和《春秋》于关帝。在父亲关毅的言传身教下,关帝学业大有增进,深明春秋义理。据常平村关帝家庙一块刻于清康熙十九年的石碑《前将军关壮穆侯祖墓碑铭》记载,关帝路见不平,为民除害,杀死郡豪吕熊一家,“亡命奔涿郡”,关道远和其夫人为免拖累关帝,跳井自杀。《解梁关帝志·谱系考辨》称:“运城表忠祠关氏三世由来已远,以忠继忠,异代同心,渊源固有自也”。

关帝秉承家学,熟读《春秋》讽诵上口,于戎马倥偬之余,仍手不释卷。《三国志演义》第二十七回胡班领王植令欲干柴引火烧死关帝,就曾窥见“关公左手绰髯,凭几于灯下看书”。

二是关帝少年时常从家乡解梁下冯里到家乡鸣条岗西侧的舜帝陵拜谒舜帝,从中受到思想上和精神上的洗礼。舜帝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三皇五帝”之一,是儒家最为推崇敬仰的圣人之一,也是中华五千年德孝文化的开创者和缔造者。

舜帝一生最重视“德孝”教育,不仅能对内孝顺父母,孝感动天,而且对外能淳化风俗,以至“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人人择舜而居,“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孔子在《中庸》中赞颂舜帝说:“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史记》对舜帝评价:“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关帝对舜帝的仰慕推崇,也让关帝自幼树立起以忠报国,以义处世,以直立品,以德立身等儒家思想道德理念,并为之付出毕生的道德实践。后人纪念关帝,便在舜帝陵冢东侧建有关公祠。关公祠左侧廊坊保存有关公拜舜帝壁画,右侧祠院千年古槐下立有碑刻,书云:“莫问古槐几多年,关公曾把烈马栓。不图枝叶吐新芽,一杆擎起尧舜天。”

三是关帝不仅熟读《春秋》,更是于日常生活细节中时时对照自省,将《春秋》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关帝斩颜良、诛文丑,刘备因此发现关帝踪迹,写信给关帝,关帝见到书信后,哭而言曰:“某非不欲寻兄,奈不知其所也。吾安肯事曹公而图富贵乎?”写书答云:“窃闻义不负心,忠不顾死。羽自幼读书,粗知礼义,观羊角哀、左伯桃之事,未尝不三叹而流涕也。前守下邳,内无积粟,外听援兵;欲即效死,奈有二嫂之重,未敢断首捐躯,致负所托;故尔暂且羁身,冀图后会。近至汝南,方知兄信;即当面辞曹公,奉二嫂归。羽但怀异心,神人共戮。披肝沥胆,笔楮难穷。瞻拜有期,伏惟照鉴。”一片丹诚,可昭日月;忠义精神,溢于言表。

清康熙朝湖广巡抚年遐龄《重修当阳汉寿亭侯关夫子庙碑记》云:“自孟子而下读《春秋》者不乏人,而能于《春秋》大义见诸行事之实者,唯(关)侯一人而已。”

关帝读《春秋》,深得《春秋》大义之旨,其忠义参天、义重如山的人格品行更是春秋大义思想的道德践行。《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关帝栖身曹营时,曹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曹操见关公如此,愈加敬佩。

万历年间宁德知县高愈谦创建该县武庙记文中颂扬关帝说:“秉烛一节,可对天地,耿耿射人,照耀干载,谁不钦其风而倾其义也?”“秉烛读《春秋》”也由此成为关帝践行儒家道德思想的文化符号。

来源丨关公文化彭允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514103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zggg.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