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访团于鹳雀楼。(中国台湾网 许晗 摄) 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共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山西运城第29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暨运城市旅游发展大会”在永济市展开根祖文化参访活动。台湾关公文化交...
参访团于鹳雀楼。(中国台湾网 许晗 摄)
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中共运城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山西运城第29届关公文化旅游节暨运城市旅游发展大会”在永济市展开根祖文化参访活动。台湾关公文化交流参访团专赴永济市参观普救寺、蒲津渡遗址及永乐宫等历史文化景区,探寻华夏根祖文化。
“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参访团成员来到历史名剧《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殿宇楼阁、廊榭佛塔,给人以雄浑庄严、挺拔峻逸之感,更因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声名远扬。寺内屹立的莺莺塔是中国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因该塔会发出清脆悦耳的蟾鸣回音而闻名于世。参访团成员闻此纷纷在塔下击石,一时间“普救蟾声”不绝于耳。
参访团的第二站是蒲津渡遗址。蒲津渡是中国第一次发掘出土的大型渡口遗址,这里文化底蕴非常丰富。遗址出土的文物黄河大铁牛,共四尊。铁牛旁各有一铁人牵引分别代表维、蒙、藏、汗四个民族,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年代之久、体型之大、份量之重、工艺之精、造型之好堪称中华瑰宝。
“很震撼,也很神奇”,来自中华龙安关圣帝君慈善功德会的钟淳仁说道,“这里充分展现了古代桥梁交通、黄河治理、冶铸技术等各方面的科技成就,不得不对古人的智慧感到敬佩。”
距离蒲津渡遗址不远的地方,便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所赋的中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之一——鹳雀楼。鹳雀楼高73.9米,远可眺舜都遗址,近可瞰黄河之水天上而来,历唐经宋存世约700余年,是黄河文化的标志和象征。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今天我们一定都要更上层楼啊。”中华龙安关圣帝君慈善功德会理事长陈明祥用古诗来鼓励参访团的成员登高望远。
鹳雀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内部陈设以黄河文化和河东文化为主题,时代跨越中华上下五千年,生动阐述了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黄河的悠长历史。鹳雀楼每一层都有不同的景观,登高而望,黄河恢弘的气势依稀可见,遥远的地平线令人遐想,使人神往。
参访团的最后一站是位于芮城县的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永乐宫。这里是为纪念八仙之一吕洞宾而建,其中的壁画非常值得品鉴。
永乐宫壁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杰作,现存元代壁画1000平方米,分布在无极门,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四座大殿内。其中,无极殿内绘制的《朝元图》令参访团的成员们交口称赞。壁画按对称美的仪仗形势排列,整体和协自然,主次分明,表情逼真,色调优雅,衣饰千变万化,场面神圣庄严,气势雄伟。
永乐宫耗时6年将原物原貌搬迁至现址,不仅没有破坏文物样貌,还保持了其旷世神韵,被称为世界文物史上人工搬迁的两大奇迹之一。这让中华台晋交流协会的熊品华博士有感而发:“大陆文物保护硬实力是非常厉害的,尤其在文物迁移、遗迹保护方面让我很感动。而且据我所知,现在大陆引进了更先进的技术来对文物进行保护和复原,这让人非常的期待。台湾现在对于文物的保护主要体现在软实力上,比如精神内核、文化展示等方面,所以很希望两岸能在未来有更多关于文化方面的交流,把璀璨的中国文化展现给世界看。”(完)
参访团普救寺。(中国台湾网 许晗 摄)
参访团于永乐宫。(中国台湾网 许晗 摄)
鹳雀楼听讲解。(中国台湾网 许晗 摄)
交流团于普救寺。(中国台湾网 许晗 摄)
听普救蟾声。(中国台湾网 许晗 摄)
来源丨中国台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