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之圣神上之神,关帝荣登玉皇天尊史略

关帝是中华文明史上唯一受到朝廷民间共同祭祀、儒释道教共同尊崇、百行百业共同膜拜的至尊至圣神明。 在儒家中,关帝被尊为武圣人、文衡帝君,与文圣人孔子比肩而立,享受国家祭祀,与文昌帝君张...

关帝是中华文明史上唯一受到朝廷民间共同祭祀、儒释道教共同尊崇、百行百业共同膜拜的至尊至圣神明。

在儒家中,关帝被尊为武圣人、文衡帝君,与文圣人孔子比肩而立,享受国家祭祀,与文昌帝君张亚子同为“五文昌”之一,受到天下读书人祭拜;在道家中,关帝被尊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总理三界众生,管制群仙群佛;在佛家中,关帝被尊为伽蓝菩萨、盖天古佛,慈航广度,智悲融通,驱魔除障,护持实修者成就正果。

在民间信仰中,关帝是至忠至义、至情至性的道德典范,是三界之中主持公道、正气正义的象征。关帝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神格高贵,神职广泛,具有具有司命禄、佑科举、斩奸除恶、治病除患、镇宅驱邪、庇佑商旅、招财进宝、劝孝劝忠、护国佑民、杀敌御侮、辟瘟禳灾、救人水火、巡查冥司、助人生西等多种法力。

皇室朝廷尊关帝为护国关帝,祈求关帝庇佑国泰民安,基业长青;儒林士子尊关帝为关夫子、文衡圣帝,祈求关帝庇佑通晓经典义理,仕途得意;军人警察尊关帝为军神战神,祈求关帝庇佑旗开得胜,每战必捷;武行武师尊关帝为武圣帝,祈求关帝庇佑武艺精进,功力超群;农夫渔樵尊关帝为保护神、万能神,祈求关帝庇佑风调雨顺,家业安康;工商各界尊关帝为行业祖师爷、武财神,祈求关帝庇佑财运亨通,财源广进;居家信众尊关帝为镇宅神、伏魔大帝,祈求关帝庇佑家宅安宁,诸事顺遂,全家和乐。

关帝统天御地,灵感人间,护国佑民,有求必应,其威望和影响力在中华民间信仰中至尊无上,绝伦逸群,无与伦比。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文集》中说,中国民间信仰最为浓厚的三尊神明:佛道中惟观自在(观音菩萨),仙道中惟纯阳子(吕洞宾),神道中惟伏魔帝(关圣帝君),“此三圣愿力宏大,欲普渡三千世界,拔尽一切苦恼,以是故祥云宝马,常杂处人间,与人最近。而关圣者,为人捍患御灾,灵迹尤著,所以樵夫牧竖、婴儿妇女,无不知其名,颂其德,奉其祠庙,福则祈之,患难则呼之。何以故?威灵之入于耳者久,功德之入于心者深也。”

在中华民众心中,关帝浩然正气,充塞宇宙,忠肝义胆,万古不磨,济世救民,心同日月,神威赫赫,有感辄通。千百年来,关帝捍患御灾,止恶扬善,显圣救民的灵应事迹,随处可见,随地可闻,中华民众感恩戴德,既敬且畏,对关帝日益仰赖、尊崇,无论兵事、农事、商旅、出行、科举、贸易、病患、灾疫、水火、驱邪,乃至婚丧嫁娶、卜问吉凶、求子延寿等等,信众事无巨细,无所不求,关帝也是有感辄通,有求必应。

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荆门军知州王铢称“(关)王之有功于民也,前列其状于部使者,上之朝廷以求加封。”并列举了关帝显圣济民的灵验事迹:“邦人于王,食焉必祀,事焉必咨。奚求弗获,奚祷弗应。曰雨而雨,曰阳而阳,王之力也。疫疠不作,饥馑不臻,王之恩也。盗贼屏息,田里举安,王之荫隐也。”南宋孝宗皇帝敕文曰:“荆门军当阳县列神壮繆义勇武安王,名著史册,功存生民,一方所依,千载如在。爰启王封,仍加美号,岂特显尔神威德之盛,亦以慰此邦父老之情。尚祈灵助,服我休显,可特封壮繆义勇武安英济王,奉敕如若牒行。”

关帝护国佑民,圣迹尤著的灵应事迹,不仅在民间社会广为传颂,而且早在南宋之时就已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接受。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朝廷封关帝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又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关帝依官方程序正式成为君临三界,统辖万方,至尊无上,万世人极的正道大神。关庙升格为关帝庙,关帝成为武庙祭祀的主神,与祭祀孔子的文庙共同受到国家祭祀。万历皇帝为北京正阳门关帝庙题联云:“午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

《关帝宝诰》称关帝:“掌道释儒教之权。管天地人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土垒幽酆。秉注生功德。延寿丹书。持生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佛诸神。监制群仙群神。高证妙果。无量度人。至灵至胜。至上至尊。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真元显应昭明翊汉灵佑天尊。”

清代入关之前,已将关帝奉为专显威灵护佑满清的至上神,清人称关帝为“关玛法”。“玛法者,祖之称,盖尊之至也。”(中国风俗史)清代入关之后,对关帝的尊崇有增无减,清顺治九年(1652年)敕封关帝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有清一代,历代皇帝均为关帝御旨加封,到光绪年间已有“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这长达26个字的封号。

关帝地位尊崇,至尊至圣,领袖天地人三界,扶正祛邪,济世利民,威名赫赫,浩气凌霄,五德齐备,蜚声全球。关帝在中华民众心中,已经成为“天公”的代名词,并奉为“恩主公”之首。

民间相传,明思宗崇祯帝在位时曾敕封关帝为“真元显应昭明汉翼大天尊”,总摄通明首相,统御三界十方及九幽六道,地位仅在玉帝之下,玉帝赏识关帝浩然正气及忠义品德,敕封关帝为南天主宰,与玉帝并肩而坐,因而民间由此尊关帝为“左玉皇”。通明殿,是玉帝的宫殿,关帝荣升玉帝之前,为通明首相,可知明末清初,关帝在世人心目中已等同玉帝。

民间年画中,关帝被尊为“左玉皇”,在天地诸神、三界诸神或三教诸神画像中,关帝的像常常置于正中,图像比玉帝还要大,或者与玉帝同样大小。

明清时期,关帝被尊奉为护国佑民的国家神,成为明清时期庙宇数量最多,信众分别最为广泛,神权职位最为尊贵崇高的神祇,上至高居庙堂、统辖万民的帝王将相,下至终日碌碌,辛勤劳作的平民百姓,无论是征战沙场的将军士卒,还是吟风弄月的文人雅士,无论是快意恩仇的江湖好汉,还是勾栏瓦肆的说书艺人,无论是锱铢必较的行商坐贾,还是梨园演场中的戏子优伶,乃至远避尘世的隐士高人,僧侣道长,无一不是关帝的虔诚信仰者和追随者。

明代思想家李贽说:“盖至于今日,虽男妇老少,有识无识,无不拜公像,畏公之灵,而知公之为正直,俨然如在宇宙之间也。”(《关王告文》)

明末军事家、战略家孙承宗说:“凡今之细民不习孔氏,而大人不佞佛,然罔无畏爱公。如其习孔氏而佞佛者,殆如日然,天下各据其心所愿以享之。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公也。”(《重修汉前将军关壮缪公祠记》)

关帝受到中华民族各个社会阶层的共同祭祀、膜拜和尊崇,其影响力可谓旷古绝今,亘古一人,时至今日,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关帝庙,世界上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崇拜,有华裔的族群就有关帝信仰。

从清末至民国开始,大陆各地鸾门系统陆续扶鸾降笔训示,关圣帝君荣登第十八任玉皇大帝事。且有云南省滇西洱源绍善坛降笔《洞冥宝记》、四川省宜宾县降著《新颁中外普度皇经》、贵州省降著《桃园明圣经圣帝新宝诰》、云南省昆明洗心堂降著《高上玉皇普度尊经》等十数篇不同鸾台圣训相互印证。

《洞冥宝记》第三十七回和第三十八回详细记载称,上皇苍穹圣主,功果圆满,请辞天皇之位,上升西方古佛。而龙华三会将至,事故繁冗,老母下议万仙,宜择贤良,襄助龙华三会,登庸受禅。三教圣人,共推关圣大帝,众仙称庆,议订于中元之上元甲子(西元1924年)元旦,作为登极之期。

《新颁中外普度皇经》开篇以上皇“第十七任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与通明首相关圣帝君,互演无极太极之理,教化世人重视纲常论理道德,明辨事理,万物犹存五德,群生何弃五伦?上皇“第十七任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传承给通明首相关圣帝君,圣号“第十八任玉皇大天尊玄旻高上帝”。

《高上玉皇普度尊经》经文记载,龙华三会将至,妙乐国王玄穹高上帝,功果圆满,理合上证。无极天尊命三教共议,保荐上皇,总摄三界,襄助龙华三会。于是三教道主, 元始天尊、大成至圣、牟尼文佛共推通明首相文衡圣帝,关圣帝君膺任玉皇上帝之职。

历史以来,关帝护国佑民,圣迹尤著。清乾隆皇帝为京师地安门外关帝庙所撰碑文称:“生为英,殁为灵,其功德勿沫于世,世亦相与俎豆尸祝以神之。然未有不推乎正直聪明足立万祀人伦之表,故睾然尊而宗之以为神圣焉。盖圣而神之,所以著圣道之精,神而圣之,所以明神道之正”,“将阐夫神与圣之所从来,所以为人道扶植纲常,助宣风教,即制祀之原胥不外是”。

关帝义昭天地,灵震古今,神威赫赫,护国保民,关帝在世人心中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正人心术,感人切深,这种民心所向、民意所归,使得关帝早已成为中华民族“人中之圣,神上之神”的至尊至圣神明。

孝义市《重修关圣殿碑序》文称:“政自神道设教,由来尚久,故祝之通曰圣,祷之应曰神,此凡属庙宇,莫不皆然也。然而正直之气充天塞地,隐查人间之所为,明显祸福之报应。作善者降之以福,不善者降之以祸,有感必应,分毫不异。自有神以来,未有若关夫子之灵者也。”

关帝荣登玉皇大天尊之圣位,以其德全,以其功高,以其位尊,威灵赫赫,灵贯三界,为天地正气之化身,为人伦纲常之标杆,关帝大义凛凛,义炳乾坤,在人间普受万民仰望奉祀,自有生民以来,其威望、德品、灵应、信徒,未有如关帝如此这般绝伦逸群者,关帝众望所归,经三教道主举荐,诸圣群真劝勉,终于受禅登位,尊号玉皇天尊。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514103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zggg.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