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关公文化?它与三国文化的关系如何?今天为什么要弘扬关公文化?

关公文化,是源于历史人物关羽的独特文化现象。关羽,这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其思想、道德、精神以及在社会中留下的深远影响,共同构成了关公文化的核心。这种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特别是关...

关公文化,是源于历史人物关羽的独特文化现象。关羽,这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其思想、道德、精神以及在社会中留下的深远影响,共同构成了关公文化的核心。这种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特别是关公所代表的精神,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道德文化的体现,更在现代语境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尽管关公文化与三国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和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二者在核心内涵和侧重点上存在着显著的区别。三国文化主要聚焦于那个英雄辈出的历史时代,涵盖了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以及众多英雄豪杰的传奇事迹。而关公文化则更加专注于关羽这位伟大人物的个人品质与形象,以及他在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关羽的忠诚、勇猛、义气和仁慈等品质在历史文献和民间传说中得到了广泛传颂,使得关公文化历经千百年而不衰,如今已经传播至世界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当今社会,弘扬关公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首先,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文化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其次,关公文化所倡导的忠诚、正直、仁慈和勇敢等品质,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此外,弘扬关公文化还有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发展,增强海内外华人华侨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最后,对于关公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弘扬关公文化不仅可以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为旅游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更能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什么是关公文化?

“关公文化”,这一词汇的首次提出者是已故山西学者孟海生。他将关公文化定义为一种名人文化,其特点在于历朝历代对关公的封王、封帝、封圣的崇拜现象,以及儒释道三教的皈依,这一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文化现象。关公文化涵盖了关公的思想、道德、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和社会影响的总和。

若从关公文化的理论研究与传播实践视角出发,可将其分为四个层面:一是历史层面,主要涉及历史上真实的关羽;二是文艺层面,即文学艺术作品塑造的关公形象;三是信仰层面,涉及人们在各个信仰领域对关公的崇拜;四是精神层面,涵盖了关公的思想、道德和精神。

国内学者专家普遍认为,关公文化的精神层面是其最核心的部分。关公精神的诠释又有“忠义说”和“大丈夫说”等多个说法。“忠义说”包括“忠义”“忠义仁勇”“忠义仁勇礼智信”,从两个字、四个字到七个字的诠释,强调关公“报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以勇”的高尚个人品德。

山西学者卫龙首次提出:关公文化的精髓与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辅相成的。爱国就是“忠”,我们要忠于国家,忠于民族;敬业其实需要的就是一种精神之“勇”,要勇于奉献,勇于创新;“诚信”,那就是“义”,就是“情义”“信义”;“友善”就是“仁”……所以说,“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关公文化的精髓“忠、义、仁、勇”,是一脉相承的。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曾经指出:“我们可以看到物化的关公形象遍及大陆及台湾。关公形象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为什么会得到底层的人民青睐?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公文化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根脉与魂魄。”

笔者2018年受邀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驻许昌某部队作关公文化讲座时提出:关公“报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的忠义精神,与习主席“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关公精神“大丈夫说”强调关公是中华文明史以来,唯一符合孟子所提出“大丈夫”标准的历史文化名人,通过其在涿州桃园结义体现的贫贱不能移、在许昌挂印封金展示的富贵不能淫、在当阳大义归天显现的威武不能屈,全方位展现了关公精神的人格魅力。关公是中华民族经过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代表中华传统文化道德文化的人格化载体,是唯一得到社会各阶层一致认可的道德实践楷模。

由此可见,关公文化不仅仅是历史和文艺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和精神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二、关公文化与三国文化的关系如何?

关公文化与三国文化,两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却又有各自独特之处。论其联系,关公文化与三国文化皆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组成部分,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羽,作为刘备政治军事集团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三国文化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其忠诚、信义、智慧和勇武等品质,在三国故事中得以广泛表现和传承。

然而,关公文化和三国文化并非从属关系。三国文化主要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核心,展现的是那个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它是一种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关公文化则以人物关羽为核心,强调的是其忠诚、信义、智慧和勇武等品质,以及他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关公文化不仅包含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更涵盖了一系列精神信仰和文化符号,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三国文化虽然涵盖了曹魏、蜀汉、孙吴等各个子文化体系,但关公文化并非三国文化的子集或分支。关公文化是一个以关羽这一单一历史人物为核心,经过文学艺术渲染与民间信仰演化,逐渐形成的独特并且枝繁叶茂的文化现象。在小说《三国演义》所描绘的1191人中,关羽和诸葛亮是唯二能够形成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化现象,关公文化和诸葛亮文化,这足以证明关公文化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

总之,关公文化和三国文化虽有密切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它们各自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关公文化的精神内核与三国文化的历史叙事,各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者并行不悖,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系。

三、为什么要弘扬关公文化?

从历史的视角出发,以辩证的态度审视,关公文化在历朝历代的执政者与广大民众之间,均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与尊崇。这种文化的普遍性,源于其深厚的儒家文化根基,以及其在佛家、道家思想中的进一步升华与普及。关公文化之所以能够得到执政者的青睐与民众的信仰,是因为它所倡导的“忠义仁勇礼智信”理念,符合了统治者对民众忠诚的期望,同时也满足了民众对执政者信义、情义的期盼。这种“忠义”精神,是儒家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关公文化得以流传千年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的关公,以其卓越的忠诚与义气,将“忠”与“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他的事迹和精神,不仅在中国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在全球范围内,有一百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关公信仰现象的重要原因。

关公文化对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不容忽视。它提醒我们,无论是执政者还是普通民众,都应该坚守忠诚与信义的原则,对党、对国家、对民族保持忠诚,对他人保持诚信与情义。这种精神,不仅是中国执政者所需要的,也是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推崇的。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传承关公文化,挖掘其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让其在当代社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样,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出更多的力量。

当今中国社会,大家呼吁信用缺失、道德滑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诚然可以建立健全法制,但法制是刚性的手段,而道德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一个社会既要有刚性的行为规范,同时也必须有思想方面的道德规范。中国历代统治者非常聪明,一直用思想来统治和教化。因此当下在中国传承和弘扬关公文化,对我们党的执政建设、地位巩固、国家团结都非常重要。因为弘扬关公文化可以提升人群素质,净化社会风气,促进民族团结、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可以凝聚海内外华人力量,提升民族自豪感;可以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推动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所以在当今社会,传承和弘扬关公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许昌与世界文化遗产擦肩而过?

许昌,作为关公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其历史地位与文化价值曾一度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尤其是许昌灞陵桥关帝庙,被列入“五大关庙”和“八大关庙”之一,充分展现了许昌在关公文化领域中的独特地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昌在关公文化领域中的地位似乎被逐渐边缘化,这不禁令人深思。

回顾历史,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中央电视台大型连续电视剧《三国演义》公映之后,许昌在关公文化领域的影响力达到了巅峰。当时,海外关公景仰者纷纷前来许昌,开展谒拜关公的朝圣旅游活动,许昌成为《中国文物古迹游》三国战略旅游线上的必经之地。2000年4月和2001年10月许昌分别举办了首届和第二届“关公文化节”。但从2004年起,改办“三国文化旅游节”之后,许昌在国内外关公信仰群体中的影响陆续淡化,在关公文化发源地中的地位逐步下降,趋于边缘化。

特别是2020年以后,湖北省荆州市发生“全球最大关公像”事件后,“三大关庙”所在城市又强强联手,开展“中国五大关庙大融合”“五大关庙关公文化交流”以及“五大关庙朝圣之旅”等活动,不仅剔除了许昌和荆州,而且吸收了福建泉州和漳州东山。这使得许昌在关公文化领域的地位愈发尴尬,犹如丢到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无人问津。

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是由联合国发起并支持的,旨在保存那些对全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文化处所。这些遗产可能是古老的建筑、独特的艺术品、或者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遗址。它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智慧与创造力。迄今,河南省共拥有5项24处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在郑州、洛阳、安阳、三门峡、鹤壁、商丘共六个城市。我市虽有不可移动文物381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却没有一处晋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行列。

图1为最新的河南省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图。

“关圣文化史迹”是对关羽出世、建功、牺牲、封神等历史事件的重要物质见证,它同时也是关圣崇拜的起源、发展、鼎盛的最直接载体。当前,关圣文化史迹由山西运城、河南洛阳和周口、湖北荆州和当阳、福建东山,四省六地共八处遗产构成,包括遗迹、陵寝、祠庙、会馆四大类型。这些遗产基本涵盖了关羽生命历程中最重要阶段的见证地,以及后世对关圣崇拜的生发、传播的见证地。

“关圣文化史迹”申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最初由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胡小伟研究员呼吁发起,动员了国内多个城市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其中山西省运城市为具体申遗工作最早的发起城市。2012年11月17日,该项目以“关圣文化建筑群”为名,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工作是一项长期而严谨的工作,2019年该申请项目不仅更名为“关圣文化史迹”,而且参与城市扩大到六个。

据2023年9月的公开报道:针对“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运城市根据申遗规则与形势的不断变化,调整申遗思路和策略,联合包括运城解州关帝祖庙、常平关帝祖祠、洛阳关林、荆州古城墙、当阳关陵、玉泉山显圣处、东山关帝庙和周口关帝庙等四省六市八处遗产点,以“关圣文化史迹”共同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陈小光说,2020年4月,四省联合向国家文物局提交了《关圣文化史迹申请世界遗产文本》;3年来,先后召开了3次联席会议,协调推进各市的申遗进度。目前四省六市所有的申报材料已全部上报国家文物局,正在等待评审结果。

令人遗憾的是,在“关圣文化史迹”申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中,许昌这座关公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未被列入六市名单。最有资格的“五大关庙”之一的灞陵桥关帝庙与世界文化遗产擦肩而过。这无疑是对许昌关公文化价值的忽视,也是对许昌历史文化地位的不公。

由于许昌未被列入,关圣文化史迹世界文化遗产就没有了“许田围猎、白马解围、夜读春秋、两院英风、封金挂印、灞陵挑袍”其中的任何一项。若干年后,当来自世界各地的关公景仰者途经许昌之时,我们将如何解释?又将如何向子孙后代解释?

图2许昌在关圣文化史迹世界文化遗产的位置示意图。

造成这种状况有多重原因,我们许昌不是完全没有责任。如果申遗完成申报阶段而进入评审阶段,如果错失将许昌灞陵桥关帝庙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利契机,我们将愧对历史,愧对后人。

据不完全统计,许昌现有21处关公文化和涉及关公的三国文化遗址遗迹,除却春秋楼遗址和灞陵桥关帝庙等少数几个外,更多的没有得到充分保护和开发利用,例如坡街关王庙、义勇武安王大殿、郭连关帝庙、五虎殿等。有的已经修缮完工,却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例如怀帮会馆和十三帮会馆等。前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不仅使用了国家宝贵的财政经费,又不对社会公众开放,造成了国家资金的浪费。那些被遗忘的遗址遗迹,如同尘封的历史书籍,亟待我们去揭开它们的面纱,去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与价值。

五、许昌该如何迎头赶上?

近年来,由于缺乏对关公文化的探求和研究,许昌错过了许多重要的关公文化活动。这导致了许昌在“五大关庙”所在城市中的地位被边缘化,被“五大关庙朝圣之旅”忽略,甚至在全球八个国家和地区数十个城市举办以祭祀关公为核心内容的关公节庆活动时,许昌却连续二十多年没有举办过同类活动,官方不愿办,又不准民间办。更为严重的是,许昌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盛宴中缺席,错失了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灞陵桥关帝庙晋升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契机。不仅是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忽视,更是对历史文化的辜负。

许昌在关公文化弘扬与传承领域衰落的深层原因,是人们对关公文化的复杂性和重要性认知不足,部分人理不清楚“三国文化”与“关公文化”的联系与区别,个别人还存在“盲人摸象”式认知。关公因其“报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世以仁、作战以勇”的忠义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道德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文明贡献给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而许昌一些人所理解的关公,还停留在“关公是不是迷信?”或“关公不过是刘备手下一名武将”这样肤浅的认知上。

为了解决认知的问题,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学者专家、旅游从业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中宣传并普及关公文化,特别是在掌握决策权力的领导干部中宣传和普及关公文化。唯有对关公文化有全面的系统的了解,深刻把握其内在精髓,才有可能在关公文化领域弥补不足,奋起直追。否则,若任由这种衰落的趋势继续下去,许昌的损失将越来越多。

申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是一项庞大、漫长且复杂的工程,许昌市单凭自身之力难以胜任。随着“关圣文化史迹”联合申遗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拥有丰富关公文化遗产资源的许昌面临实现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的宝贵机遇。这一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牢牢抓住。

因此,建议许昌市政府及相关机构主动与关圣文化史迹申遗的发起单位取得联系,展现出我们的热情与决心,全力以赴将许昌灞陵桥关帝庙纳入关圣文化史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在世界文化遗产领域为许昌书写崭新的篇章。若许昌能够成功入选,不仅是对许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国际认可,更是对许昌关公文化独特价值的极高赞誉,必将为许昌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推动许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届时,许昌这颗镶嵌在关公文化发祥地的璀璨明珠,必将因其承载的世界文化遗产而更加光彩夺目。

综上,为了充分保护、传承和利用关公文化,许昌应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一是通过公共媒体、专家讲座、研学活动等多重途径开展关公文化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弘扬关公文化传承忠义精神,以此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营造和谐的社会风气。二是恢复举办以祭祀关公为核心内容的关公文化节庆活动,提升许昌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三是设立专项或临时机构,统筹各方资源,紧急申请追加许昌灞陵桥关帝庙进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相信在许昌市领导的明智引领下,通过各相关机构的辛勤付出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许昌的关公文化必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与弘扬,许昌的旅游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许昌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514103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zggg.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