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官方祭文显露关帝绝伦地位

中国历史上威名赫赫、战功彪炳的名将功臣灿若繁星,但是有一位历史名将,由生前封侯,到死后封王、称帝、称天尊、称古佛、称圣人,甚至达到三教共尊、朝野共祭、百业共仰的至尊至圣程度,这种文化现象...

中国历史上威名赫赫、战功彪炳的名将功臣灿若繁星,但是有一位历史名将,由生前封侯,到死后封王、称帝、称天尊、称古佛、称圣人,甚至达到三教共尊、朝野共祭、百业共仰的至尊至圣程度,这种文化现象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独一无二,即便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绝无仅有。这一历史名将就是被史书称为“威震华夏、绝伦逸群”,被儒者称为“允文允武、乃圣乃神”,被清初评论家毛宗岗称为“古今来名将中第一奇人”的关帝。

关帝庙有幅对联:“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充分诠释了关帝由一代名将到三教尊奉、历代尊崇的历史文化进程、独特信仰地位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巨大影响力。

关帝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地位有多崇高?从以下三篇元明清的官方祭文即可得见端倪。

一篇是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元末名将、河南行省平章政事察罕帖木儿为缓解中原地带旱情,亲撰祭文《解庙旱祷文》云:“惟王忠义智勇,卓冠当代。百世之下,英威如在,扬熊虎之姿,翦凶顽之害,礌荦功名,金石节概,生则名震华夷,殁则英爽不昧。率土亿兆,惟神攸赖。”

察罕帖木儿是元末杰出的军事统帅,乃蛮人,官至中书平章政事(副宰相)。察罕帖木儿亲撰祭文赞美关帝忠义智勇、卓冠当代的历史人格事迹,还称颂关帝名震华夷,威灵赫赫。率土,指整个中国,亿兆,指全体百姓,都仰赖关帝的英灵庇佑,展现了察罕帖木儿以及元代朝廷对关帝的无比崇敬之意。

二是明宪宗成化十七年(1481年)九月十三日,宪宗皇帝遣御用监太监梁芳,谨赍香帛、牲醴,致祭于关帝云:“惟神天挺英豪,而号万人之敌。理涵麟史,以兴一统之图,酬德报功。列侯嘉谥,逮于有宋。敕命灵魂,复统阴符之兵,剿灭蚩尤之怪,妖氛既绝,旱虐随消,天降甘霖,池盈盐水,生民获利,国课充输。王爵褒封,则庙食于无穷;真君号进,则忠荩于当时。赤心卫国,尊主庇民。边境清宁,神武功烈。尤冀佑皇图之永固,更希眷宝祚之悠长……”

明宪宗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明史》称其“恢恢有人君之度”,“仁、宣之治于斯复见”。明宪宗祭文不仅盛赞关帝天挺英豪、理涵麟史、志兴一统的英雄伟岸形象,还称颂关帝卫国庇民、清宁边境,将关帝尊崇为佑护皇图永固、宝祚悠长的有明一朝的“国家神”,为关帝被褒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的至尊至圣封号铺平道路。

三是清高宗乾隆九年(1744年)正月,乾隆皇帝颁解州关帝庙正殿祝祷祭文:“惟帝浩气凌霄,丹心贯日。扶正统而彰信义,威震九州;完大节以笃忠贞,名高三国。神明如在,遍祠宇于寰区;灵应丕昭,荐馨香于历代。屡征异迹,显佑群生。恭值嘉辰,遵行祀典。筵陈笾豆,凡奠牲醪。”

清高宗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之一,创造了中国封建王朝中人口最多,经济富庶的乾隆盛世。乾隆皇帝对关帝非常崇拜。乾隆二十五年,乾隆谕旨先改谥壮缪为神勇;乾隆三十三年,加封关公为“忠义神武灵佑关圣大帝”;乾隆四十一年,又易谥神勇为忠义。这篇祭文高度赞扬了关帝灵应丕昭、显佑群生的无上功德,歌颂了关帝彰显信义、弘扬忠义的道德教化作用,反映了关帝崇拜在中华民间社会的巨大影响力和信仰高度。

祭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体,是一种特殊的人与神交流的媒介,体现了祭祀者对关帝的尊崇、敬畏和爱戴。南朝梁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祝盟》中说:“若乃礼之祭祀,事止告飨;而中代祭文,兼赞言行。祭而兼赞,盖引神而作也。”

从唐代开始,关帝受国家祭祀以来,随着关帝神职神格不断提升,祭文内容与祭祀规格也随之提升,到咸丰三年,关帝祀典升为中祀,享有与孔子、历代帝王相同的祭祀礼遇。林林总总的关帝祭文,体现了历朝历代朝廷民间、儒释道教、百行百业对关帝护国佑民的高度期许和推崇。

明朝中期名臣、内阁首辅商辂在《都城修庙碑》中饱蘸深情地表达出对关帝神明护国佑民的深切祈愿:“阴阳调而风雨时,五谷熟而民人育,国有祯祥,物无疵疠,永济斯世于雍熙太和之盛。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514103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zggg.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