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受奇穷,心原执拗。 注:陡,指突然、骤然。穷,贫困,也指命运受到打击。奇穷,意为极端的困厄。陡受奇穷整句话意思,突遭重大变故,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心原,因为心的缘故。执拗,指性格固执、...

陡受奇穷,心原执拗。
注:陡,指突然、骤然。穷,贫困,也指命运受到打击。奇穷,意为极端的困厄。陡受奇穷整句话意思,突遭重大变故,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心原,因为心的缘故。执拗,指性格固执、倔强,一意孤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听不进去别人的劝。
一般人以为,又没有做大坏事,为什么导致如此大的灾难呢?需要分析,人产生执拗的原因。不听劝,他的心是封闭的,别人什么意见都听不进去,就如瓶子盖子盖着,水倒不进去。为什么瓶子始终盖着呢?业障呢,特别重,没有留一针尖大的缝隙,所以一滴水都倒不进去。没有盖子,也倒不进去水,因为瓶子里面是满的,内心装的是贪欲,嗔恨,狂妄自大,爆棚的优越感,嫉妒,自以为是,所以智慧甘露半滴都装不进去,一意孤行,不管别人的感受,只管自己爽心快意,酿成大祸。
对治执拗的方法是修谦虚心,卑下心,惭愧心,反省心,空心,所谓“心空及第归”。开始通过修善,对治自己的恶业习气;再修非善或者阴德,对治自己因行善产生的傲慢,高人一等,瞧不起人,沾沾自喜的心态;再修非非善,和光同尘,对治自己对善的细微执着,要不执着行善的人,行善的事,行善的对境,一切观为空。虽然最终一切观为空,但是生生世世还要行善,成仙成佛成圣了,还要行善。人欢喜行善,死了骨灰所在地方,都有一种气场,能够激发别人善心,称为舍利子,人间至宝。如果自己认为,自己已经成仙成佛成圣了,不需要行善了,可以休息了,就没有那个气场,不能激发出别人善心。
作为普通人,不要固执己见,要性格柔和,与人和睦相处。行为即使没有错,行动时还是要考虑别人感受,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站在别人角度思考问题,给别人快乐,就是自己快乐之因。俗话说:“百善不如一顺”,性格柔顺,言辞和顺,懂得顺势而为,不和别人硬刚,退一步海阔天空。顺应天道的人,才能成就人道。顺应时势的人,才能站稳脚跟。当然,做人也不能没有主心骨,优柔寡断,事事听别人的摆布。
事例:
1、牛跪求饶,狠心屠夫决意杀牛
《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他家乡有一个屠户,这一天买回一头牛,准备带回家中屠宰。那牛也有灵性,知道自己将被宰杀,怎么拉它都不肯往前走。屠户用鞭子抽打牛,牛就横冲直撞,直到闹得筋疲力竭之后,才被勉强硬拽着往前走。
那牛走到一家钱庄门前,忽然双膝一屈,对着钱庄大门跪下,眼泪涔涔而下。钱庄老板觉得牛很可怜,问明原价是八千钱,就和屠户商议,愿以原价将这头牛买下。屠户痛恨这头牛的倔犟,坚决不肯卖它。钱庄老板又在八千之外再加几百零钱,但屠户还是不答应,而且恨恨地说:“这头牛实在太可恶,我一定要杀了它才甘心,你就是出一万贯钱,我也绝不卖它。”
那牛听了屠户这一番话,猛然站了起来,坚毅地跟随屠户走回去。当天屠户就杀了这头牛,把肉放在大锅里煮,然后回房睡觉。到了五更时分,屠户起身去查看牛肉煮得怎么样,却很久没有回卧室。屠户老婆觉得非常奇怪,也起身去查看,结果大吃一惊:只见屠户上半身栽在肉锅中,已经与牛肉一样煮得糜烂透了。
凡是有血气的动物,无不贪生畏死。钱庄老板愿意出钱购买,屠户顺势就卖掉,这就不是执拗。不过他内心被愤怒充满,听不进去劝,执意要杀死牛,牛内心激起满腔猛烈的怨气。俗话说:“和气致祥,戾气致凶。”被杀动物的痛苦与冤恨会产生最强烈的戾气,这种不祥和的气氛围绕着造屠夫,导致惨剧呢。
2、嫁给爱情的女孩
我们家乡一位女作家写的一篇文章,有个女孩冰冰,皮肤白净,面如满月,笑起来那对深深的酒窝,让她散发出一种异于常人的魅惑。冰冰的爸爸在沙市一家大型国营工厂上班,她一个早熟的女孩子,上完初中便没再读书,直接进了她爸爸的工厂,并转成了一名正式工。在这个厂里,她遇到了自己的真爱,同在这个厂里上班的临时工张离。
张离的家里一贫如洗,有卧床多年的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弟弟妹妹。冰冰家里三个孩子,两个妹妹正在读书,本身也不富裕,希望冰冰就在沙市找一个婆家,好跟家里分担一些,再不济在郊区找一个也行,至少离家近。冰冰的恋爱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可冰冰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认定张离不嫁。冰冰妈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好说歹说。冰冰一脸坚定,义无反顾。
没多久,冰冰怀孕了,这婚不结都不行了,冰冰从家里偷出户口本,和张离去领了结婚证,后来便跟着张离来到了孟溪老家。冰冰生了一个儿子,冰冰妈心疼女儿,去看望女儿,没有想到会穷成这样,屋旁的棚子里,张离的爷爷奶奶卧在昏暗肮脏的床上呻吟个不停。冰冰坐月子的房间里,墙面用报纸糊着,正值寒冬腊月,屋里冷得像冰窟窿,冰冰因为营养不良奶水不足,儿子瘦得像只皮老鼠,一直哭闹个不停。到了晚上,婆婆为冰冰端上来的月子餐饭菜,居然是一个鸡蛋两个红薯和一碗咸菜。
冰冰妈心里痛得要命,她不敢相信,自己如花似玉的姑娘,过的是这样的一种日子。于是赶紧拿出自己带来的牛奶,看着冰冰喝了下去,再小心地问:“冰儿啊,这就是你过的日子,现在后悔吗?”冰冰倔强地答:“不后悔。”可还是忍不住把头扭向一边,眼泪却大颗大颗地流了下来。
好不容易等到满月,冰冰妈和她爸便把她和孩子一起接走了。张离无法给冰冰一个家,打零工的收入要分一多半给家里,更谈不上抚养孩子,冰冰便带着孩子一直住在娘家。久而久之,张离居然和厂里的一个已婚女人打得火热,孩子两岁的时候,两人便离婚了。
庆幸的是,听说冰冰现在在杭州带孙子,生活安宁。作者最后感慨说:天底下,总会有那么多傻姑娘,为了爱情飞蛾扑火,到最后粉身碎骨,原以为自己嫁给了爱情,最后却败给了现实。作者所说的傻姑娘,就是心中充满倔强,情爱,没有一丝理智,遇到那么大的苦难,依然嘴硬,不过她心中还是屈服了,跟着妈妈回到娘家,就有后来的安宁生活。
3、关公赠一车金
明末清初,江南苏州吴县有一位才子名金圣叹。因为出生的时候,家中堂前所挂的孔圣人画相叹了一口气,所以取名金圣叹。他聪明过人,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幼时发奋读书,成年考取秀才。
母亲钱氏笃信佛法,深知因果业报。金家三代以上从事屠宰业,如此滔天恶业,怎么可能有子孙多才的善果呢?钱氏死后,嘱咐娘家把坟迁出,不葬在金家。钱家断绝与金家的一切往来。
金圣叹受母亲钱氏的影响也接触佛法,常与僧道往来。可是他恃才傲物,喜欢讥讽伤害别人,和社会作对。科举考试,他在卷子上写道:“禽兽不可以教谕,教谕亦是禽兽,禽兽不可以训导,训导亦是禽兽。”教谕和训导这两个词是官名,就是县学里负责考试的。通过辱骂官员,哗众取宠,以显示自己高人一等,这就是金圣叹最热衷干的事情。金圣叹舅舅钱谦益降清后,为礼部侍郎。钱谦益过寿,金圣叹迫于母亲的催促,前去拜贺。在席间,高朋满座,大家久仰金圣叹之才名,建议让金圣叹为舅舅钱谦益写一副贺寿的对联。金圣叹看大家这么有诚意,便没有客气,提笔写下:“一个文官小白脸,三朝元老大汉奸。” 钱谦益看到这个对联后,两眼一瞪晕了过去,一场好好的宴会,被这一副对联闹得不欢而散。
金圣叹写文点评《西厢记》教人邪思,又逐字逐句注解《水浒传》《金瓶梅》等书,可谓都是用及其污染心角度评的。更以邪见写了《法华百问》,混淆视听,贻误众生。
关公救嫂,可谓一生忠义。在编修《三国》时,金圣叹不相信世间有“能拒绝美色的人”,“又有谁看见证明关公忠义呢?”,开始舞文弄墨,打算加点污秽情节进去。这时听见关圣帝君说,“金先生,笔下留情!”。 金圣叹说,“留情可以,你如何报答我呢?”帝君就说,“赠先生一车金”。金圣叹欢喜地答应了。
不久,金圣叹卷入“哭庙案”,牢狱中被严刑拷打,被砍头,金家财产被抄充公,眷属流放满洲。因为早早断绝与金圣叹往来,娘舅一家无有牵连,钱氏得以幸免灾祸。等到被砍头的时候,金圣叹才明白,关老爷说的是,“赠先生一车斤”,即,斩!
金圣叹玩世不恭,桀骜不驯,说话尖酸刻薄,到死都不闲着,弄恶作剧骂典狱长,耳朵塞两个纸团,说是银票,欺骗刽子手。
4、被斩之祸
人在世间,尽量低调,多做实事,尽量不要显摆自己的聪明博学、高人一等。
杨修是杨震的玄孙,杨彪的儿子,出身世代簪缨之家。杨震即著名的“关西夫子”,高权重,杨震却始终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一生都在追求清白正直。曾经有学生王密赠送他黄金10斤,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人品。”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
杨修聪敏过人,有才华,曾担任曹操主簿。曹操修建花园,视察时在花园大门上写一“活”字,杨修见了立刻命人将门改窄,说道:“门里加活就是阔字,丞相是嫌花园门太大了。” 曹操知道后,虽然表面称好,心里却很不满。
曹操生性多疑,一次睡觉时被子掉到地上,侍卫为其盖被时,被曹操所杀。众人都以为曹操是梦中无意间杀人,杨修却说:“不是丞相在梦中,是你们在梦。”言外之意曹操是故意杀人。曹操听说后,对杨修的情绪已从不满上升到厌恶。
曹操攻打汉中,久夺不下,想退兵又怕丢失颜面,正烦躁时,士兵来问晚间口令,曹操随口说了句“鸡肋!”杨修听到后,立刻跟众人说:“丞相准备撤兵,大家收拾行装吧。”众问其故,杨修说道:“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丞相进不能胜、退恐人笑,明日必退兵。” 曹操知道后,便以蛊惑军心之名杀了杨修。
过分炫耀小聪明,引起他人的不适和反感,自己还不晓得,还在自作聪明,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世聪辩智。如果谦虚低调,他细细观察,懂得观察,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会发现曹操在忌恨他,及时刹车,就可以避免杀身之祸。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战役之一,是著名的以少胜多、改变当时天下格局的重要战争。许攸是曹操小时候的玩伴,和曹操关系不错。曹操听说许攸投奔他,兴奋得鞋都来不及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这便是著名的“跣足迎许攸”。
许攸深知袁绍军队虚实,他向曹操献上奇袭乌巢之计。曹操依计而行,大破袁军。立下大功后的许攸,性格中的弱点逐渐暴露。他自恃功高,在曹操面前越发狂妄自大。在众人面前,多次直呼曹操小名“阿瞒”,言语间满是轻慢。比如曹操率大军进入冀州城时,许攸纵马近前,用马鞭指着城门对曹操说:“阿瞒,汝不得我,安得入此门?”曹操虽表面大笑,但内心已对许攸的行为极为不满。
有一天,许褚碰上许攸。许攸对许褚说道:“你们如果没有我,怎么可能打下邺城?”许褚听后大怒:“邺城就是我们浴血奋战夺取的,和你没什么关系?”许攸估计喝醉了,大骂许褚等人是匹夫。许褚怒而拔剑,将其斩杀。
杀了许攸后,许褚拿着许攸的首级来见曹操。曹操看到之后,淡淡说许攸与自己是老朋友,只是喜欢开玩笑,怎么就被杀了呢?他只是嘴上责怪许褚办事轻率,没有深究,厚葬许攸了事。
5、贤士被杀
姜太公兴周灭商以后,论功行赏,受封于东方的齐国。姜子牙带领本部人马奔营丘而来,至黎明时到达淄河西岸,只见莱国军队正在涉水奔营丘而来,剑拔弩张,形势危急。原来莱国与营丘离得很近,是商纣王的属国,莱侯想趁姜子牙立足未稳之际抢占营丘。两军在淄河西岸展开对垒,姜子牙指挥镇定自若,士兵作战英勇顽强,莱军被杀得丢盔弃甲,悻悻而回。齐国就这样正式建立起来。
齐国东海边上有兄弟二人,名叫狂矞、华士,是隐居的士人。他们兄弟二人,自视清高,商量后说:“我们不臣服天子,不交结诸侯。自己耕作吃饭,自己挖井喝水,我们无求于人。不要君主给的名声,也不要君主给的俸禄,我们不要做官而要从事体力劳动。”姜太公到了齐都营丘,派官吏捕杀了他们,作为他来齐之后最先要问斩的人。
周公旦在鲁国听到这件事后,派出使者紧急专车前往传信,向姜太公询问:“这两位是贤士,现在您有了封国而杀了贤士,这是为什么呢?”姜太公说:“这兄弟二人商定的宗旨是:‘我们不臣服天子,不交结诸侯。靠自己耕作吃饭,靠自己挖井喝水,我们无求于人,不要君主给的名声,不要君主给的俸禄,我们不要做官而要从事体力劳动。’他们不臣服天子的话,那我就不可能把他们看作臣子了;他们不结交诸侯的话,那我就不可能派他们出使了;靠自己耕作吃饭,靠自己挖井喝水,不求助于别人的话,那我就不可能用赏罚来勉励和约束他们。况且他们不要君主给的名位,即使聪明,也不能为我所用;他们不仰望君主授予的俸禄,即使贤明,也不能为我立功。他们不愿意出来做官就无法管束他们,不受任命就无法对上尽忠。再说先王之所以能驱使臣民,不是依靠爵禄,就是依靠刑罚。现在爵、禄、刑、罚都不足以驱使他们,那么我将做谁的主子呢?不打仗立功而显贵,不耕田种地而扬名,这不是用来教化国人的办法。假如有匹马在这儿,像良马的样子,是天下最好的马。但驱赶它,它不上前;制止它,它不停步;叫它左,它不左;叫它右,它不右;那么奴仆虽然低贱,也不依托它的脚力。奴仆之所以希望把脚力寄托在良马身上,是因为依托良马可以得到利益,避免危害。现在不受人的支配,奴仆虽然地位低贱,也无法依托它的脚力了。这样,他们自以为是世上的贤士,而不愿为君主所用,自以为行为好到了极点,而不肯为君主卖力,这不是明君可以用作臣子的,也就像那良马无法使唤一样。因此,我杀掉了他们。”
狂矞和华士是隐士,隐居深山,他们观念是隐士一直遵守的观念,没有错,但是不能大张旗鼓的宣传,人人都当隐士,姜子牙要建立一个强盛的齐国不可能呢。诛杀了他们,一时间齐国再也没有违抗命令法规的事情了,混乱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从此,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泱泱大国,齐国由此与周公旦的鲁国成为稳定东方局势、巩固周初统治的重要力量。
6、唾面自干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够安心接受各种不顺心的事情,就叫“心顺”,心平气和,不与琐事较劲,不与挫折较劲,不与不愉快的事情较劲,心无外物,看得开,人生的路才会越来越宽。
在唐朝武则天的时代,有一个叫娄师德的宰相,个子高大,黑黢黢的,而且一只脚有残疾。曾经有人骂他“畜生不如”,他置之不理。因为体型巨大,别人经常取笑他“土包子”,走路慢。他就自我解嘲“我不算土包子,谁算呢?”
他弟弟升职了,他对弟弟说:“我们兄弟俩,一个宰相一个刺史,肯定要遭人妒忌。不和人正面冲突,要是人家把唾沫吐到脸上,我们不是擦干走人,而是微笑着等待唾沫自己风干。”
后来娄师德举荐了狄仁杰。狄仁杰不知内情,经常不屑他,在女皇面前说他太佛系。女皇甚为赞赏娄师德,忍不住就对狄仁杰说:“你知道举荐你的是谁吗?是娄师德啊!”狄仁杰听了惭愧不已,这才知道娄师德的品德高尚,自此仰慕不已。
凭着“心顺”,在酷吏横行、官员大清洗的时代,娄师德不但没有被治罪,寿终正寝,还保全了整个家族的未来。
7、邓绥柔顺
邓绥系出名门,她的祖父邓禹位居光武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父亲官至护羌校尉。她从小善解人意,5岁时,她的祖母给她剪头发时不小心把她的额头刺破,鲜血流出来,邓绥却连喊都没喊,她的母亲跑过来问她为什么不喊疼,她说祖母怜爱我才给我剪发,如果我喊疼会惊吓到祖母,祖母心里就会难受愧疚了。
15岁时被选入宫,封为贵人,她懂得后宫不是清静之地,更明白韬光养晦的道理。其他妃嫔都在绞尽脑汁地邀宠,每有宴会,打扮地争奇斗艳。而邓绥却每次都穿素淡的衣服,也不戴华丽的首饰,反而愈显得清雅脱俗,朴实无华。和阴皇后同行,她就弯腰而立,她都一直弯曲膝盖,低眉顺目。让阴皇后先行,以示自己的卑微。每当和帝要到她那里留宿,她十次有九次都装病不见,劝和帝多亲近阴皇后。
102年冬,和帝提出立她为后,邓绥再三推辞,深闭宫门,称病不出。在大臣们一致上书和和帝的坚持下,邓绥被立皇后,时年22岁。 当上皇后以后,邓绥并没有恃宠傲物,而是保持一贯谦虚谨慎、勤俭的做法,后宫之事尽量节俭。那时候按照惯例,皇后的父亲和兄长应该要封为列侯的,和帝也想按照惯例行事,但是邓绥拒绝了。她秉持着控制外戚势力才能保持外戚能持久不衰的理论,不想让自己族入趁此机会行奢侈跋扈之事。
105年,汉和帝驾崩后,邓绥临朝听政。因为她的远见卓识,外戚也没敢出来作乱。此刻朝堂上,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景象。
来源丨关帝文献古籍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