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辄说有心而未为,天夺其魄; 注:善行辄说有心而未为,要他行善时总声称自己有善心,但实际未去做。这属于欺世盗名,俗语:“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礼记》:“有其言而无其行,君子耻之。”&n...

善行辄说有心而未为,天夺其魄;
注:善行辄说有心而未为,要他行善时总声称自己有善心,但实际未去做。这属于欺世盗名,俗语:“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礼记》:“有其言而无其行,君子耻之。”
天夺其魄,上天夺去了他的魂魄。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原叔将遭大难,天意已夺其魂魄。原叔,就是赵同,赵同依仗晋国强大,对周天子表现得很不恭敬,很傲慢。周天子的儿子刘康公看了很不高兴,这样骂他。后来果然赵氏家族突遭灭门惨祸,只留下孤儿赵武,赖一众忠烈之士弃家舍命、悉心保全。
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有善心,不去做,他的恶果特别严重呢?这个善心,不是无缘无故来的,一个是往昔的愿力,曾经发过大愿,带有使命的人,违背自己使命。另外,他本身转世时,因为恶业重,要堕落成为畜生,或者其他三道,他怕受苦,就给阎王或者关帝、观音菩萨等,管理投胎的神仙求饶,发愿再做人一定多多做善事,让他暂时得到人生。他得到人生,依然一心追求名财食色,恶习不改,一心追求自家幸福,不想为众生服务。还有父母一心行善积德,也祈求子孙行善积德,利益一方众生,后来子孙发迹了,但是他们不想行善事,只追求享受。一般父母没有求子女行善,所以子女懵懵懂懂,也没有什么善心,这样子女不行善,没有什么大的罪过。但是父母发愿了的,子女自然经常心中有要行善的念头,是父母的恩德,但是他狠心把这个善心压制下去,所以罪过特别严重。如北宋名相吕蒙正,每晨礼佛,以祝曰:“不信佛法者,莫生我们家,愿子孙护持三宝,以己愿力仗佛力,使世代子孙,显贵发达,皈依奉佛。”也有家族世世代代享福,把福享受光了,家中都不顺,祖先在阴间急,催促阳间子女要行善免罪,他不动,祖先生气。

1、刘洪
明朝有位官至尚书的大官叫刘洪,他曾奉朝廷使命出差,乘舟经过小孤山时突遇暴风,江面怒涛翻腾,他乘坐的小舟几乎倾覆。正在危难中,驾船的篙师说:“这是小孤山上的女神显灵,要准备祭品祭祀才行。”刘洪赶忙许愿说:“现在一时无法祭祀,但我许愿将来一定备好祭品祭祀还愿。”话音一落,立刻风平浪静,转危为安。
这小孤山又称小孤矶,是长江中的一座独立山峰,孤峰独耸,屹立江心,气势非凡,小孤山上有寺庙供奉一位女神,这位女神被称为“小姑娘娘”。可是刘洪成功渡江后,就拒绝兑现他许过的愿。多年过去,他因母丧回乡后,就常常梦见小孤山女神“小姑娘娘”要他兑现许过的愿。可是他依旧拒绝兑现。有家人得病,经占卜是神灵在警告,刘洪还是不为所动。
刘洪后来要到附近某翁家里参加聚会,走陆路距离有点远,而且街道上出来贺新年的男男女女非常多,喧闹又拥挤。一位随身仆人对刘洪说:“某翁家对岸就是,何必走陆路,乘小船多方便。”刘洪就登上小船,才踏上船,还未站稳船就翻了。此时仆人还没来得及上船。大家慌慌忙忙把刘洪打捞上来,浑身湿透,天寒地冻的,回家就得了病,二月份就病死在家里。
2、观音菩萨千手千眼
佛教经典记载,在无量劫之前,观世音已经是一位发心度尽众生苦难的菩萨。在救度众生之苦经过若干劫后,观世音在他的普陀洛伽净土上观视六道轮回中的众生,发现未度的生命仍然无穷无尽,他们受种种痛苦的折磨,经历无数次的生生死死,轮回不停。所以观世音又再发心:“我当度尽一切众生,若我退心,当令我身裂为千片!”然后观世音又继续度化众生。
又过了很长时间,他再观视六道苦海,发现众生数目仍未减少,痛苦也丝毫不见息减,观世音发心度尽众生痛苦的决心在那一刹那动摇了。因为他以前发的大誓愿,他的头立刻碎为十块,身体裂为千片。这时,观世音的上师阿弥陀佛化现在他的面前,以神通力把裂开的头和身体合在一起,并变化成为具足千手千眼的身体,裂为十片的头化为十面,有的面露微笑,有的现忿目相,在十面的顶上再化出一面阿弥陀佛的面容作为接引加持的表义,这就是观世音以十一面千手千眼之相救度众生的缘由。
3、求官不得
梁武帝早年未发达时,曾经认识一位贫寒之士。后来他做了皇帝,有一次在皇家花苑里又遇了这位朋友在划船拉纤呢。武帝便仔细地向他询问,想弄清楚他为什么这些年过去了,还是这样贫贱。皇帝告诉他,让他第二天到宫中来,“我可以给你一个县令当当”。这个人第二天便奉旨而到宫中来见梁武帝。但正好武帝有朝会大事,所以看宫门的人不给引见。以后又跑了好几趟,都没有机会见到皇上,他自觉非常诧异,便去问宝志和尚。
他去宝志和尚那里时,后者正在讲经,听者达千人之众,这位寒士自然也就进不去。但宝志和尚知道这事,便对侍者说:“门外有一个人要来见我,你就引他进来吧。”于是众人便让这寒土进来了。这人还未走到宝志和尚跟前,远远地宝志和尚便对他说:“你来这里是为了那没有得到兑现的县令官职吧?那官职是得不到的。要知道前世,当今的陛下曾经有一次想举办斋会,你也曾经答应他,说要捐助五百文钱。但你始终没有兑现。所以呀,陛下今天许诺你的官职也是无法兑现。”这人听宝志和尚这么一说,也就离去了。而武帝也不再勉强,硬要给他官职。
4、蒋介石发誓
1919年暑假,蒋介石对陈洁如说:“现在,我要告诉你我心里的话,请你仔细听着:如果你肯嫁我,依据民国法律,你就是我唯一的合法妻子。”陈洁如张口结舌。他继续说:“我向你发誓:海可枯,山可崩,我对你的爱永世不变。”同时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弹簧刀说:“如果你不相信我真心爱你,就让我用这把刀切下我的一个手指!”
1927年8月1日是个闷热的晴天,蒋介石毫不迟疑地走向神龛,立正起誓说:“我答应自今年起的5年之后,与洁如恢复夫妻关系。如我违背誓言,任凭佛祖惩罚我和我的南京政府;如我在10年或者20年内不履行我对她的义务,任佛祖毁灭我的政府,并将我永远放逐国外。”陈洁如紧紧地依偎在她母亲身旁,母亲安慰她说:“他已发了重誓,如果他违背誓言,一生会受到报应!” 1927年9月26日,蒋介石在《申报》连续三天发表《启事》:“民国十年,原配毛氏,与中正正式离婚。其他二氏,本无婚约,现已与中正脱离关系。”
1949年4月23日,我军百万雄师下江南,青天白日旗被扔在了南京城的地上。
蒋介石心中有那个善念,与陈洁如早日恢复夫妻关系,但是他行为却是反的,这样导致恶报。
5、虚云老和尚修庙
修庙是非常艰辛的事情,千头万绪,据说虚云老和尚一生修建了八十多处寺院。
老和尚95岁,在禅坐时,似梦非梦中,见六祖慧能大师来到,说:“时至矣,汝当回去!” 第二天,他将梦事告诉弟子观本法师,并说:“看来我住世的因缘不久了!昨夜梦见六祖诏我回去。”观本法师听后好言安慰说:“还不到时候的,早着呢!” 至四月份的一天夜里,一夜三次梦见六祖催回,虚云老和尚觉得奇怪。不几天,收到皈依弟子李汉魂将军暨广东省府当局来电,恳请驻锡中兴曹溪南华禅寺,虚云老和尚顿时明白:原来六祖是诏自己回南华禅寺的。当时,南华寺殿宇坍倒,瓦砾遍地,栋梁摧朽,墙砖风化,一概都成了废墟!老和尚重建南华寺的工作历时十年,事必躬亲,面对重重困难,无所畏惧,终于使曹溪祖庭焕然一新。
1953年,114岁的虚云老和尚,发愿重修江西云居山真如寺。步行走上云居山,亲自开荒垦地,抛砖打瓦,建寺安僧,传承禅宗五家法脉,扬丛林清规,阐农禅家风。
老和尚圆寂前说:“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
6、有些善念,就是自己一辈子的使命
普通人不简单生起善念,生起善念,及时顺着善念走,积累功德,就种下幸福解脱种子。以前在一座小庙,听一位尼师说,我们家乡有座寺庙,古时候是非常有名的,被毁了。当地信众想恢复寺庙,于是到山上一座寺庙接师父,山上有三位师父,两位师父有学问,有能力,信众期待接两位师父中的一位就心满意足了。但是两位师父觉得那个寺庙被毁,一穷二白,杂草丛生,满目疮痍,不愿意去。建议第三位师父去,这位师父没有学问,大字不识,没有胆量去。信众接师父心切,弄得师父们心中急躁,就把第三位师父行李扔到寺外,让她和信众一同回去。
这位师父不识字,有道心,全心全意为菩萨,慢慢她学会认字,会念《地藏经》,把寺庙修得有模有样,初具规模。1998年,一场大洪水,把寺庙冲毁了。她当时六十多岁,世间人都退休了,颐享天年,她却从头开始又重新修庙。九十岁时,寺庙修了五千万不止。师父修庙苦得很,忙得没有时间做饭,一点点剩菜加冷饭加点开水,吃了就干活。那些工人不是很好,师父不在,就偷懒,甚至偷寺庙建筑材料,她一个人需要日夜守着,夏天蚊虫多,全身都是被咬的红点。奇怪的是,这么辛苦,生活饥一餐饱一餐,她八十几岁时干农活不输年轻人。那两个在山上修行的师父,日子过得舒服,都是六十几岁就得病去世了。
不管在家,还是出家,有一定能力,其实只一丁点能力,有时候是别人劝你,有时候是自己心中就时常冒出念头,要您去做善事。您觉得辛苦,无利可图,划不来,用这样的理由去拼命压制自己善念,不让自己去行动,怕把自己陷入做善事的辛苦中。这样弄不得,压制了几年,就变得心中茫然,出现精神恍惚,患严重疾病,导致寿命不长。
7、有钱吝啬不舍,遇盗贼难死
横塘地方,有一位富翁,贪财而且吝啬,他的朋友劝他说:“积累钱财,不分发财物,一定有出人意料的灾祸,为什么不做一两件舍财的善事,作为永久之计呢?”这位老先生恭顺地说:“好。”
不久,有一个人向他借钱说:“我欠官府许多钱,明天将被抓起来,投入大牢,限期偿还。由于贫穷,没有办法偿还,我一定被官府逼死。我死了,全家也就完了。希望您悲悯我悲惨的遭遇,乞求您借一些钱给我,保我一家人的性命,来生做狗和马来报答您。”富翁听了,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最终没有借。
一两年后,富翁和他儿子都死在强盗手中。
像这样情况现在也许多,他家以前贫寒,但是喜欢行善积德,后来发迹,家中财源滚滚。发财后,他们反而不愿意参与公共事务,不愿意帮助人,关着门,一家人在家念佛修行,舒舒服服,无烦无恼,好得很。结果安乐十来年,因为投资失败,疾病,很快家运衰败下去了。要回馈社会,心量打开,才能福寿连绵。
也有这样情况,有些善事,他莫名其妙内心深处有强烈愿望去做,但是他实际条件却不容许,放不下,又提不起,所以逼迫得苦不堪言。这样要在佛菩萨前面禀告,寻找替代善行,回向世界,让另外有缘有能力的善人替换他。一个人花了几百万修了一座庙,别人记恨他,就害他,他不能忍受,走了,庙因此荒废了。他自己后来患了病,经常神不守舍的感觉。像这样别人信任他,出了这么多钱,不能轻易放弃,需要想办法,慢慢熬,等把自己业障熬没有了,就有转机。行大善,容易把往昔业力引发,出现家人不支持,社会嘲笑,许多无端指责和障碍,让人身心俱疲,但是人要发长远心,不紧不慢,持之以恒地去做,终有一天拨云见日。
8、王锡爵
明代名臣王锡爵,一生端正严谨,万历年间曾任内阁首辅。然而王锡爵退休后却遭遇独子王衡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王锡爵伤痛不已,于是在名臣于谦的庙中祈祷,希望有所回应。
当晚王锡爵梦见于谦说:“你还记得你吝惜一张名帖,而导致27人遇害吗?”王锡爵顿时陷入沉思。原来曾经有官员误报海上贸易商人为海盗,多人可怜商人们的冤情,希望王锡爵拿自己的名帖给相关部门解救商人。可王锡爵却拒绝了,最终27名商人被拷打致死。
王锡爵这时才大为后悔地说:“我听说罗念庵退休路过芜湖,当时也有个商人遭冤狱被判死罪,希望出千金求脱解。罗念庵开始也是拒绝,后来一想这商人肯定活不了,于是写信给朋友项东瓯,最终商人得以释放。而我在这件事上和罗念庵差得太远了!然而我的本意只是顾及我的名节,想不到冥冥之中遭此罪责。”
很多人不理解,那27人被冤杀,只是求王锡爵出手相救,按理说素不相识,为什么这笔账也“算到”王锡爵头上呢?弘一大师曾经有副对联说:“势可为恶而不为,即是善;力可行善而不行,即是恶。”在恶形势中能不去作恶,就是善;明明有能力行善却不去做,即是恶。
恶事籍口无心而偶失,鬼瞰其衷。心果坦平,处处皆为坦地;心如危险,纷纷自蹈危机。忌刻心肠,在我偏多不若;贪瞒心腹,有资倏被奇倾。
心有真知,心无成见。生无奸状,何以家室花迷蝶乱,只为心淫;人有贤称,何以子孙蛇头鬼脑,原由心毒。心小般般无害,心豪事事难成。福自心申,孽由心造。凡兹有位,心须自懔旦明;亦曰吾儒,心期无愧幽独。缙绅后代,因甚多生败子孽孙;平等文人,缘何反获高科巍第。或心恃势位,而背主欺民;或心守谦虚,而尊人约己。
其尔大众,务当心抱慈祥;一切吾民,各宜心存平实。富者心殷周济,贵者心尚谦恭;贫者心守勤俭,贱者心怀廉耻。事父兄惟孝弟,待朋友心尽忠诚。勿心存悭吝,薄视姻亲;勿心好钻营,厚交势利。勿貌善心恶,勿口是心非。心形直,应事直而勿曲;心体圆,处事圆而莫方。勉种心田,何羡南阡北陌;广培心地,不须虎踞龙盘。急早回心,务期心得。庶我心实获,而帝心简在矣。
来源丨关帝文献古籍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