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化:忠义仁勇的精神传承

“敬请关帝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今年大家顺风顺水,财源滚滚!” “入屋叫人,入庙拜神”,这是很多人从小到大的民俗文化习惯和民间信仰。此刻,我和朋友在深圳当代艺术及规划馆的《义薄云天关公主题文化展...

“敬请关帝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今年大家顺风顺水,财源滚滚!”

“入屋叫人,入庙拜神”,这是很多人从小到大的民俗文化习惯和民间信仰。此刻,我和朋友在深圳当代艺术及规划馆的《义薄云天关公主题文化展》参观,观赏来自山西的关公文物。

作为一直弘扬中华文化的华夏子孙,无数人出心出力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内外传播。随着对关公文化的了解,我不禁感叹,关公文化原来早已是中华文化出海的典范。明清晋商崛起后,关帝庙随商路遍布全国,乃至海外华人的聚居地,如欧美唐人街,“一带一路”及东南亚等。经过无数人的多年努力,至今全球建有3万多家关帝庙。过往我们都知道关公文化厉害,但不知道是这么厉害的。这期我说一下近月在参观展览、荆州关庙及各种渠道,我所了解到关公文化。

参观深圳关公文化展,祝各位马到成功。作者供图

关羽及他的精神从三国时期到当下跨越了1,800多年时空,完成了从人到神的信仰奇观。他是少数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位被儒释道 “三教共尊” 的神格化人物:儒家尊其为 “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佛教奉之为伽蓝护法;道教则封他为“关圣帝君”,司掌驱邪禳灾。

1,800多年来,因关公的七德尤其是“忠义”,他被历代帝王累加追封,从宋徽宗封的“义勇武安王”到清光绪封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封号长达26字,字数越多代表加封越多,其神格也达到顶峰。

关公在民间也备受大众敬仰,甚至演化成“财神”,源于他“记账精细”的传说及“忠义守信” 的品格符合商业伦理。关公崇拜亦早已突破了宗教界限,成为数十个行业的守护神。例如,科举士子祈求他 “明辨是非”,镖局尊他为 “武德典范”,理发业因 “剃骨疗毒” 故事奉他为祖师,甚至黑白两道也拜关公。这种 “万能神格” 背后,是中国人对 “信义” 价值观的集体认同。

关公七德“忠勇仁义礼智信”,至今仍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忠”是他坚守桃园之盟,不为曹操封赏所动;“勇”是他单刀赴会,以 “万人敌”之姿护佑一方;“仁”是他开仓赈济,使荆州百姓安居乐业;“义”是他在华容道释曹操,践行“有恩必报”;“礼”是他依礼送回鲁肃病逝的使者;“智”是他建设烽火台预警体系;“信”是他立下商贾凭“关”字旗号畅行三国。

简单梳理关公的生平:幼年习武读《春秋》,以忠勇闻名。青年时因仗义除恶流落涿郡,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开启传奇一生。建安五年(200年),关羽暂归曹操,斩颜良、诛文丑,却心系刘备,虽获封“汉寿亭侯”,却难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义本色。荆州十年是关公的辉煌与悲歌。荆州失守并非演义所述的 “大意”,实为“大义”之困——面对曹吴夹击,关羽宁死不降,最终败走麦城,魂归临沮。荆州古城南门的关帝庙承载着关羽“威震华夏”的巅峰岁月,成为信仰磁场,香火千年不绝。

全国的关帝庙众多,关公出生地的山西解州祖庙,是始建最早、规模最大、建制最高且保存最完整的;关公最辉煌时期,守护古城老百姓的湖北荆州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 年),也是当时关公在荆州处理事务的办公地;厚葬关羽首级的河南洛阳关林庙,以其独特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布局而闻名;关羽身躯埋葬地的湖北当阳关陵,中轴对称式的帝陵规制,古建筑群价值高;关帝出海第一站的福建东山关帝庙,庙里关帝圣像金身曾于1995年首次渡海赴台巡境,在台湾停留了200多天,行程万余里。此外,福建泉州关帝庙、河南许昌关帝庙、安徽亳州关帝庙等,共同构成了关公文化信仰网络。

在关帝前上香,祭拜的不是塑像,而是心中对 “有所守,有所执” 精神的追求。这是关公文化历经1,800年风雨,依然充满活力的原因,关公继续以七德激励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丨悟空浏览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514103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zggg.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