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大关帝庙山西省太原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大关帝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36号,占地面积约3380平方米,是在金元时期基址上修建的明清建筑[3][7]。太原大关帝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
太原大关帝庙山西省太原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原大关帝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36号,占地面积约3380平方米,是在金元时期基址上修建的明清建筑[3][7]。太原大关帝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由南向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崇宁殿(正殿)、春秋楼,两侧分别有钟鼓楼、东西廊房、东西配殿、东西配楼等共计11座建筑。太原大关帝庙规模较大,格局比较完整,明清两代建筑并存,是研究太原关公信仰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例证[6][7][11]。2013年3月5日,太原大关帝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6]。猜你想问:太原大关帝庙是在哪个时期的基址上修建的?太原大关帝庙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太原大关帝庙的主要建筑有哪些?太原大关帝庙于何时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原大关帝庙的建筑风格是怎样的?太原大关帝庙对于研究哪些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太原大关帝庙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哪些?太原大关帝庙的建筑格局有何特点?太原大关帝庙内有多少座建筑?太原大关帝庙的哪部分建筑最能反映其历史文化价值?中文名太原大关帝庙地理位置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36号所处时代明至清占地面积约 3380 m2[7]保护级别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农历初一、十五除外)编号7-0861-3-159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管理机构太原市关帝庙管理所
建筑格局主要建筑文物遗存历史文化文物价值保护措施旅游信息TA说参考资料历史沿革太原大关帝庙在金元时期基址上修建,现存正殿为明代遗构,其余多为清代所建[3][7]。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修建“寿亭侯庙”,嘉靖七年(1528年)“奉敕重修”。清末,东别院内原先供奉关羽之子的建筑被占用作为佛教庵堂白衣庵。民国三十年(1941年),对太原大关帝庙进行修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太原大关帝庙曾长期被学校占用。1987年,太原市人民政府拨专款由市文物部门对太原大关帝庙后院春秋楼及东西配楼进行了维修。1998年9月,春秋楼和东西配楼失火,将屋顶烧塌,仅留下了主体建筑。2001年,太原大关帝庙基本移交文物部门管理,东别院内仍有居民居住。同年对春秋楼地基进行勘探和发掘,发现太原大关帝庙地平面以下有两层古代建筑基址,有铺地方砖、碳化木门槛以及琉璃吻兽等大量古建筑构件,经专家认定为金元时期的建筑基址。2003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出资对太原大关帝庙进行了全面修缮,通过对崇宁殿、东西廊房、东西配殿采取修缮加固,对春秋楼、东西配楼进行落架修复,对山门、钟鼓楼实行落架抬高修复,恢复和保持了原有风貌。2005年,成立了太原市关帝庙文物管理所,对其进行专门的保护和管理。2006年10月,太原大关帝庙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2012年10月~12月,拆除太原大关帝庙西侧的老旧房屋,建成西侧绿化带。2014年,对太原大关帝庙进行保养修缮工程,主要对一进院东廊房的柱子、墙体进行抢险维修,对一进院、二进院文物建筑的屋顶瓦面进行保养维修。在保养修缮工程期间,对大关帝庙春秋楼东侧发现的建筑基址进行考古发掘,主要为清代及近现代遗存[6]。2019年3月22日,太原大关帝庙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万里茶道”的遗产提名点之一[3]。建筑格局太原大关帝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南北长84.5米,东西宽40余米,占地面积约3380平方米。由南向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崇宁殿(正殿)、春秋楼,山门两侧为钟鼓楼,一进院两侧为东西廊房、东西配殿,二进院两侧是东西配楼。东别院有三代殿及东西厢房、白衣庵,西别院是管理区[3][4][7]。一进院各建筑以甬道相连,二进院春秋楼、东西配楼以凌空架设的木廊桥相贯,是一组布局完整的建筑群[11]。主要建筑山门山门建于清代,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顶,明间前后出抱厦[7]。山门里山门外2东西廊房东西廊房在一进院两侧,分别有“万世人杰”“卓越古今”“神昭赫濯”“文经武纬”“忠义伏魔”“浩然正气”等匾额[3]。“万世人杰”“卓越古今”“神昭赫濯”“文经武纬”“忠义伏魔”“浩然正气”东西廊房查看更多3崇宁殿崇宁殿即正殿,为明代建筑,殿名取自宋徽宗给关羽的封谥“崇宁帝君”。崇宁殿建造在长16米、宽12.6米、高0.6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歇山顶,六檩双步梁式,绿琉璃瓦剪边,前檐明间出抱厦一间。檐下额枋、平板枋上皆施彩画,无斗拱,直接由平板枋中伸出翘头承托梁头,上承挑檐檩。前檐明间开四扇六抹隔扇门,次间开四抹隔扇窗,后檐明间开板门。殿门上方有“神勇”“精忠贯日”匾额,以及“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前无古后无今继阙里钟灵大哉光汉家日月;畏其威怀其德自解梁毓秀巍乎壮故国山河”等楹联[3]。崇宁殿正殿中塑关公帝装像,双手抱笏。塑像上部匾额为“神功仁佑”,塑像两侧摆放着分别写有“忠”“义”二字的青花瓷瓶。瓷瓶两边是楹联:“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谓荡乎难名。”殿内的梁架、彩绘基本上都是明代的原物,保持着明代的风格[3]。关公帝装像春秋楼春秋楼又名麟经阁,因关公喜读《春秋》而得名,为清代建筑,二层楼阁式结构。建于长14.45米、宽8.16米、高0.58米的砖砌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四椽,重檐歇山顶,筒板瓦覆顶,绿琉璃瓦剪边,上、下前檐均设廊。上、下装饰为六抹隔扇门[3],是庙内最高的一座建筑[7]。春秋楼春秋楼分上下两层,一层阁内置关公戎装像,左手拈须、右手扶正,左右两侧分别是周仓和关平。墙壁上绘等“单刀赴会”“封印荆州牧”“刮骨疗毒”“授封五虎将”“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等三国故事。二层阁内是关公夜读《春秋》像,头部上方是“忠贯天人”匾额,两侧楹联是:“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腹存汉鼎三分”。三壁书有《春秋》全文[3]。关公夜读《春秋》关公戎装像三国故事查看更多3东别院东别院有三代殿和白衣庵,三代殿是祭关羽之父、祖父、曾祖父的祠堂,白衣庵是供奉白衣大士的佛教殿堂[3]。三代殿文物遗存碑刻太原大关帝庙内保存有石质碑刻5通,位于正殿前方,碑刻均有所残缺,其中1通断裂。碑文多因风化而较模糊,4通基本可辨,立碑时间均为民国三十年(1941年),记载了当时重修大关帝庙的经过事略及捐资商行、人名、金额等[6]。碑刻建筑彩画太原大关帝庙正殿梁架保存有明代彩画,是山西五彩窝金地汉纹锦,保存状况整体较好,局部有少量褪色、起甲、脱落现象[6]。历史文化万里茶道太原大关帝庙是万里茶道的遗产提名点之一。万里茶道从中国福建崇安(现武夷山市)起,途经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古,从伊林(现内蒙古二连浩特)进入现蒙古国境内、沿阿尔泰军台,穿越沙漠戈壁,经库伦(现蒙古乌兰巴托)到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从恰克图经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秋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十几个城市,又传入中亚和欧洲其他国家,使茶叶之路延长到13000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万里茶路”,有着巨大的历史人文价值[3]。传说轶事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晋阳城被毁,大将潘美以唐明镇(今羊市街一带)为依托,新建太原城。但不知何故,城东、城南、城北的三面城墙很快就修成了,唯有西城墙屡建屡崩,塌毁多次也修筑不好。此时辽兵虎视眈眈,时刻寻机南侵,西城墙能否建成干系重大,潘美十分发愁。突然有一天,关公在云中显圣,跨着他的赤兔马在城西跑了一遍后指着沿途痕迹说:“就沿着马迹修筑城墙吧。”言毕,匿迹不知所踪。兵士工匠们闻言而动,重新兴土动工,夯基砌筑,果然修筑成了西城墙。人们感念关公的点化,就在太原城内修建了这座大关帝庙,在每年的重大节日里祭祀,奉若神灵[3]。据《阳曲县志》记载,明代时太原府城内有二十七座关帝庙,此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一座,故称大关帝庙[7]。活动建设2017年6月7日,农历五月十三,“第四届关公磨刀日祈福大典”在太原市大关帝庙举行。活动包括舞狮表演、鸣钟击鼓、迎刀献礼、进俎献花献字、行礼祭刀、上香磨刀、贡读祭文、集体祈福,以及关公戏曲表演、祈福签名墙、布施斋饭[12]。第四届关公磨刀日祈福大典2021年6月22日,农历五月十三,民间称之为“关公磨刀日”,太原大关帝庙推出民俗“文化大餐”,山西各地传统文化爱好者表演锣鼓、太极拳、形意拳、晋剧等[8]。2022年6月9日至13日,农历五月十一至农历五月十五,太原大关帝庙举行“文化和自认遗产日”暨关帝庙博物馆弘扬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以忠、义、仁、勇、信为活动主题,开展书画创作、鼓舞表演、关公戏及晋剧表演、形意拳表演、皮影体验、串珠体验、泥塑体验、展览课堂等活动,通过民俗文化的传承来延伸和创新关公的忠义精神,充分挖掘关公文化的新时代内涵、发挥传统文化的支撑作用、在互动中传承非遗文化,呼吁社会各界加强文物保护,关注文化遗产,回归传统民俗[2]。2唱《关公》2023年9月14日上午,关帝庙里话关公,云长书院分享汇成功在山西太原大关帝庙举办。本次活动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关帝庙博物馆、太原市文博志愿服务中心承办[14]。云长书院分享汇2023年11月1日,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关帝庙博物馆、晋阳印社承办的“金石芳华觅茶烟”书法篆刻茶挂展在山西太原大关帝庙开展[15]。文物价值历史价值1、太原大关帝庙是太原市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为完整的关帝庙,作为“武庙”,在太原礼制性建筑中处于核心地位,保留了较为完整的礼制建筑布局,是古代太原城“左文右武”礼制建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太原城市礼制建筑格局的发展历史。2、太原大关帝庙一带是宋建太原城所在地,现今太原城规模即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而成。自宋代以来,太原大关帝庙一直处于太原城内的重要位置,其文物建筑及遗址展现出庙宇自身发展变化的历史,也反映出不同时期太原城市的文化积淀,是太原城市建设和发展变迁历史的重要见证。3、明清时期太原大关帝庙作为太原城往来客商的聚集地,为其提供了商贸交易、歇脚整顿、信仰寄托的场所,是“万里茶道”沿线重要的历史遗存,见证了晋商兴盛发展的历史。庙内现存明清建筑是当时太原城市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的重要载体。4、太原大关帝庙作为太原市一处重要的关公供奉之地,是研究太原关公信仰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实物例证[6]。艺术价值1、太原大关帝庙在平面布局上采用中国传统的中轴线对称原则,在建筑设置上兼顾祭祀关帝的主题思想,通过建筑体量的把握和建筑装饰的烘托,营造出活泼的院落风貌,成为太原市重要的历史人文景观,独具观赏价值。2、太原大关帝庙的建筑在空间构成、造型、装饰和形式美方面体现了明清建筑的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3、太原大关帝庙现存正殿建筑彩画画工精细,内容丰厚,体现了山西明代地方彩画艺术的高超水平。4、太原大关帝庙的建筑琉璃装饰色泽亮丽,釉色搭配协调合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6]。社会价值1、太原大关帝庙保留了太原的历史文脉,有助于提高民众对太原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和名城地位的认同感,对于传承和弘扬太原历史文化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市民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2、太原大关帝庙是太原市一处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展现太原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协调发展[6]。文化价值1、太原大关帝庙极具历史文化特色,体现了太原城市历史文化、礼制建筑文化、关公文化等文化多样性特征。2、太原大关帝庙作为山西省一处重要的关帝庙建筑群,体现和保留了丰富、完整的古代城市“武庙”文化内涵,在省内现存关帝庙中独具代表性。3、太原大关帝庙周边的历史街巷等环境要素,展现了太原城市历史轴线和平面格局;与太原大关帝庙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太原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6]。保护措施1983年8月17日,关帝庙被太原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6月10日,大关帝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2013年3月5日,太原大关帝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6]。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7月,太原市关帝庙文物管理所发布太原大关帝庙消防工程招标控制价为92.968554万元,保养工程招标控制价为119.3622万元[9][10]。2017年4月19日,太原市文物局发布《太原大关帝庙部分建筑修缮工程设计方案》[5]。2019年8月10日,山西省文物局公布太原大关帝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4]。太原大关帝庙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保护范围 | 西、北均至规划路,东北至春秋楼东山墙外20米,东至白衣庵东山墙外4米,南至庙前街。 |
---|---|
建设控制地带 | 西、北同保护范围,东至保护范围外40米,南至保护范围外38米[4]。 |
2022年5月26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太原大关帝庙等2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13]。太原大关帝庙规划总投资估算为3613.77万元[6]。旅游信息地理位置太原大关帝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36号。开放时间9:00—17:00,周一闭馆,农历初一、十五除外。参观时间游览路线游览主线自山门进入,游览钟楼、鼓楼、东西廊房、东西配殿、正殿、附属文物及相关专题陈列。进入二进院,游览东配楼、西配楼、春秋楼及相关专题陈列。参观春秋楼东侧遗址区,原路返回一进院,出山门。游览支线山门→东侧游览通道→东别院→三代殿及其东西厢房→白衣庵。山门→西侧游览通道→西侧绿化带→小型文化园林景观。交通信息太原市内乘坐809路、863路、828路外环、610路到解放路钟楼街口站下车,步行480米。
来源丨百度百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