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在民俗文化中的信仰地位和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关帝是惟一被儒释道三教共尊的神灵,关帝代表儒、释、道三教均予认同的忠孝节义的道德实践,因此不仅获得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的道教封号,伽蓝菩萨、护国明王佛、盖天...

在中国历史上,关帝是惟一被儒释道三教共尊的神灵,关帝代表儒、释、道三教均予认同的忠孝节义的道德实践,因此不仅获得了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的道教封号,伽蓝菩萨、护国明王佛、盖天古佛的佛教头衔,还成为儒家与“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鸾堂尊为“玄灵高上帝”。

明末出现的《关帝宝诰》已经授予关帝“掌儒释道教之权,执天地人才之柄。上司三十六天,星辰云汉;下辖七十二地,冥垒幽酆。秉注人身功德延寿丹书,执定生死罪过夺命黑籍。考察诸天诸神。监制群仙群职”的无上神职。

清雍正皇帝形容关帝全民崇拜的盛况时说:“自古圣贤名臣,各以功德食于其土。其载在祀典,由京师达于天下,郡邑有司岁时以礼致祭者,社稷山川而外唯先师孔子及关圣大帝为然。孔子祀天下学官,而关帝庙食徧薄海内外,其地自通都大邑下至山陬海隅村墟穷僻之壤,其人自贞臣贤士仰德崇义之徒,下至愚夫愚妇儿童走卒之微贱,所在崇饰庙貌,奔走祈禳,敬畏瞻依,凛然若有所见。盖孔子以圣,关帝以神。”

由于儒释道教的共同推崇,关帝崇拜跨越时空、跨越行业、跨越阶层,“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共存”。如关帝庙一副楹联所云:

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三教尽皈依,式詹庙貌长新,无人不肃然起敬;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历朝加尊号,矧是神功卓著,真可谓荡乎难名。

1978年,南怀瑾大师在其主编出版的《武圣关壮缪遗迹图志》序言中说,关公事迹,由史实而衍化为演义,自人位而极为帝天,家喻户晓,俗成聚实,贤者犹不免于信奉,已经成为民俗文化之中坚信仰,为四海同钦,如果非要辩论其是其非,是有是无,不仅无益于民间教化,化民成俗,且只会给这个社会增加人心动荡,破坏人伦道德。

南师又说,上下五千年,中国文化之人物,除了在历史史册中名声显达之外,而独能普遍流芳百代,为后世人街知巷闻,被称为圣称为帝的,没有几个,文就是孔夫子,固不具说。武则关、岳并称,而以关公更为显著,为什么?思之再三,俗称岳武穆独以精忠报国为典训,其量止于君臣之阃,而未能化及人伦之大者。至如世所标榜关公之忠义,则于忠道之诠释,不仅施于君臣之际,且可尽于人伦纲常之间。其于义道之影响,且可概于朋友之适而及于社会之则。是诚春秋大义之微旨,故关公之典范,终能由人道而臻于神明之尊,难道是偶然的吗。

孟子有言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关帝生平之尽心志节,正验证了中国古代“聪明正直,死而为神”的说法。

对于现代社会有一些人以研究历史为名,非议关公。南师也以《三国志》中所记载的史实一一予以驳斥。并指出,虽然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关公记述很简略,但关公之志节神采,及其进退权宜之际,情至义尽,从容不迫,已经深得《春秋》大义之旨,怎么可以因为史书的简略就妄加揣测,诬陷关公呢?罗贯中写《三国演义》,阐发了关公春秋大义的精神底蕴,虽非信史,但也没有溢美史迹。《易》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关帝是万古纲常之典范,足以当得起“神”的称谓。

南师虽然溘然长逝,但南师对于关帝的推崇及形象的维护,由此可见一斑。南师的义正辞严,铿锵有力,凛然气概,时时如在眼前。

关帝崇拜是中华传统文化及儒释道文化道德精神及践行的实证。关帝崇拜的本身已融合儒家的道德伦理,佛家的慈悲济世,道教的道法自然的精髓。关帝崇拜不仅是一种心理上的寄托,同时也承载人的道德追求,承继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

南师在文章中曾预言: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唯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亡国,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复活了。

作为儒释道三教共尊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关帝崇拜核心的传统道德精神,就是华夏文明积淀而形成的一种民族内在精神。弘扬关帝文化,传播关帝精神,不仅有助于提高全民道德修养,实现共同发展进步,而且也有助于认识和理解中华文化的本质内涵,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步走向世界性的中华文化的新世纪。

来源丨关公文化彭允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10-6514103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info@zggg.org.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